外科休克的辨证施治及调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27页(9934字)

休克属于中医的厥证、脱证范畴,中医概念为:“休克是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的危重并发症。是指正气太虚或邪毒太盛;正气欲脱或已脱;邪毒将闭或已闭;气机逆乱伴有血压下降或微循环显着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状态。”其发病机理总属正气大虚、气血逆乱、阴阳不相顺接,以致气竭血脱、阴阳离绝而发生厥脱。故中医治疗外科休克的总原则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一、外科休克的辨证论治

外科休克的辨证要点是分清气、血、阴、阳。气脱者汗出不止,气短喘促,倦怠肢冷,怔忡不安;血脱者,面色苍白,天然不泽,汗出如油,心悸息微;阴脱者,汗出频频,身畏热,手足偏温,渴喜凉饮,舌干光绛,脉细涩或结代;阳脱者,冷汗不止,四肢厥冷,口不渴而喜热饮,气促息微,脉虚微而数。

分证论治:

1.热厥证。

〔主证〕发热不恶寒,口干烦躁,汗出肢冷,或有痰涎壅盛,或见大便秘结,数日不下,舌红,苔黄燥,脉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益气解毒。

〔方药〕白加人参汤加味。

红参15g(另炖对服) 生石膏30g(先煎) 知母20g 黄芩20g 生大黄10g(后下)

痰多者加陈皮20g,清半夏10g,竹沥10g,菖蒲15g;便秘者加芒硝10g(冲服),枳实15g。

2.寒厥证。

〔主证〕神志淡漠,面色苍白,畏寒,四肢厥逆,气息微弱,尿少或遗尿,舌淡苔白润,脉细数。

〔治法〕温阳散寒,通经回厥。

〔方药〕参附加骨牡蛎汤加减。

红参15g(另炖对服) 炮附子15g 龙骨15g(先煎) 煅牡蛎15g(先煎) 干姜10g 炙甘草10g

舌暗者加当归15g,红花15g;小便不利者加通草10g,细辛5g。

3.阴脱证。

〔主证〕四肢厥逆,面色潮红,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虚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微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味。

红参15g(另炖对入) 麦冬20g 五味子15g 熟地20g 山药20g 枸杞15g 山萸肉10g 黄精15g 炙甘草10g

口干者加沙参15g,玉竹15g,天花粉15g;心烦者加栀子15g,莲子心10g。

4.阳脱证。

〔主证〕神昏,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气息微弱,口唇发绀,舌淡,脉微欲绝。

〔治法〕温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人参回逆汤加减。

红参20g(另炖对入) 附子10g 干姜10g 肉桂10g 炙 甘草10g

大汗不止加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均先煎),肢厥甚者加当归15g,细辛5g。

5.阴阳俱脱证。

〔主证〕神志昏迷,呼吸急促,汗出如油,二便失禁,舌质淡胖,脉微欲绝。

〔治法〕救逆固脱,阴阳双补。

〔方药〕参附汤合升脉饮加减。

红参15g(另炖对入) 制附子15g 干姜10g 肉桂10g 五味子15g 麦冬15g 枸杞子15g 黄芪30g

唇甲紫暗者加川芎15g,丹参15g,红花15g;小便不利者加细辛5g,通草10g。

6.血脱型。

〔主证〕神志恍惚,头晕眼花,唇面苍白,手足震颤,汗出肢冷,心悸气微,舌质淡,脉细涩或濡。

〔治法〕止血补血,益气固脱。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味。

人参10g 阿胶10g(烊化) 生芪30g 当归20g 白芍12g 升麻炭1.5g 炙甘草10g 三七面3g(冲) 云南白药1.5g(冲)

7.兼夹症:治疗休克时应注意其兼夹症,结合相应的治疗措施,方可获得好疗效。

(1)心气不足

〔主证〕心悸怔忡不安,气促舌淡,脉细而促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人参15g 黄芪30g 炙甘草10g 麦冬15g 阿胶(烊化)10g 大枣5枚 生地15g 茯苓15g

(2)气滞血瘀

〔主证〕口唇青紫,皮肤瘀斑,腹胀,舌暗紫,脉沉细而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救逆。

〔方药〕血府逐瘀汤、四逆散加减。

生黄芪30g 当归20g 川芎15g 桃仁15g 红花15g 赤芍15g 丹参15g 生地15g 苏木10g 滇三七3g

(二)中药制剂

1.枳实注射液:用于感染性、心源性休克,以10ml枳实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滴,先快后慢,直至血压稳定后停药。

2.生脉注射液:用于治疗各种休克,对心源性休克效果显着,用生脉注射液50~100ml加入110%葡萄糖250~500ml中静滴。

3.附子Ⅰ号注射液(消旋去甲乌头碱)5mg加入5%~10%葡萄糖100~250ml中静滴,也可静注。适应于阳脱证。

4.人参注射液:4~10ml加入50%葡萄糖液20~40ml中静注,每2小时1次,至血压回升为止。有益气回阳升压作用。

5.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每10~15分钟一次,连续3~5次;至血压回升后改为静滴,以50~100ml加入5%葡萄糖或盐水250~500ml中静滴,直至病情好转。

6.参附青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或盐水)400~500ml中静滴,先快(每分钟60~80滴)后慢,直至阳气回复为止。

7.参附针:10~20ml加入50%葡萄糖20~40ml静注;或40~100ml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2r/d。

8.醒脑静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或用2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以苏醒止痉。

9.清开灵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或用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以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10.柴胡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以退热。

11.丽参注射液:4ml加入50%葡萄糖40ml静脉推注,必要时半小时重复一次,视血压回升及休克情况好转延长给药时间。

12.丹参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3次,或当归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160ml及生理盐水4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和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电针)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周围及内脏血运,增加其血流量,故能提升和维持血压,有利于休克的治疗。

主穴:人中、涌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

配穴:呼吸困难配孔最、列缺。

剧痛配阿是穴、耳穴交感。

腹痛配中脘。

烦躁配神门。

尿少尿闭配照海、大钟、肾俞。

留针30分钟,每5分钟大幅度捻转提插一次,每日针刺1~2次,7日为一疗程。

2.艾灸:必要时可配合应用艾灸,穴位可选百会、气海、关元、神厥,每次用艾柱5壮,或不计壮数,至脉回汗止为度。

针灸治疗,一般热厥发热者宜针,体温低或阳脱者宜灸。

(四)单方验方

(1)人参粉,3g/次,2~3r/d。

(2)人参15~30g,煎汁频服。

(3)人参6g,附子6g,生姜5片,大枣5枚,文火煎,温服。

(4)升压汤及稳压汤(治疗中毒性休克验方)

升压Ⅰ号:生脉散加银花、蒲公英各15g,白茅根20g,甘草5g等,适用于阴脱。

升压Ⅱ号:参附汤加当归10g,桂枝10g,细辛5g,通草10克,适用于阳脱。

稳压汤:人参6g,附子10g,黄精15g,麦冬12g,炙甘草5g。适用于阴阳俱脱。

(5)人参白虎泄热汤:人参6g,知母15g,黄芩10g,生大黄15g(后下),甘草6g。用治感染性休克腑实证。

(6)宣肺渗湿汤:杏仁、桂枝、葶苈子、赤芍药、桑白皮、丹参、当归、郁金各10g,黄芪30g,血竭1g。用于外科休克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杂志)。

(7)白胡椒敷脐代替导尿术(山西省中医研究院验方):白胡椒7粒,葱白7段(每段约1寸长左右)。捣烂成糊状,敷于脐部(或用纱布包敷),外用胶布固定20~30分钟,自行排尿。经临床试用颇显效。

五、外科休克的调护

在休克的综合治疗中,正确、合理的调护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调护工作主要由护士完成。护士日夜守护在病人身旁,较详细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情绪与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常是早期休克的发现者和最初的急救者。良好的调护,不但使病人得到妥善的治疗,而且获得精神安慰,有利于休克的恢复。

(一)紧急处理

1.病人应安置在急救室或重危病室,积极抢救,严密监测,专人守护。

2.采取抗休克体位:头部抬高10°~20°,下肢或床脚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及增加回心血量;昏迷病人头部应偏向一侧,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和翻身。

3.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唇色泽、肢端温度等;记录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4.备好急救药品与器材: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甘露醇、西地兰等等;急救器材有血压计、体温计、吸痰器、自动呼吸机、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双气囊三腔管等等。

5.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病人排痰,发生呼吸困难时及时通知医生。

6.按医嘱给氧:如用鼻导管或面罩法吸氧,氧流量以6~8L/mm为宜;必要时用人工呼吸机以呼气终末正压吸氧。

7.注意保温:室温以20℃左右为宜,湿度70%左右;不宜直接加温于皮肤,以免皮肤血管扩张加重休克。

8.立即抽血送查血型和交叉凝集试验。

9.按重危病人护理,并填写特别记录单。

(二)严密观察病情

1.神志:休克早期,患者神志可清楚,或烦躁不安,如病情恶化,则表情淡漠、甚至昏迷。了解神志变化,可以判断病情轻重,对指导治疗和护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2.血压、脉搏:注意脉率、节律和强弱。脉搏细数而不规则,休克恶化。脉搏快而细,血压低,表示心脏代偿失调,趋向衰竭。脉搏由快变慢,血压回升>10.7/6.67kPa(80/50mmHg),脉压渐增大>2.67kPa(20mmHg),表示休克好转。若测血压后,发现收缩压<10.7kPa,脉压差缩小,应警惕病情加重。

3.呼吸: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如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给氧后症状无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9.33kPa(70mmHg)时,应警惕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早期采取正压人工呼吸给氧。

4.周围血运及肢温:观察面颊、口唇、甲床、皮肤,如紫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说明微循环灌注不足,血液瘀滞,休克进入抑制期;如又出现皮下瘀点、瘀斑,则提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如有广泛出血为预后不良征兆。如四肢厥冷,表示休克加重,应保温。若紫绀程度减轻,并逐渐转为红润,肢体皮肤温暖干燥,说明休克有好转。

5.体温:休克时一般体温偏低,应保温,避免受凉。脓毒性休克出现高热,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水擦浴、头戴冰帽或腋下、腹股沟部位置放冰袋,一般降至38℃以下即可,不要太低。注意不宜使用药物降温,以防汗出过多,加重休克。

6.尿量:尿量可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每小时的尿量、比重、颜色等变化,并详细记录。如尿量<25ml/h,中心静脉压(CVP)<0.49kPa(5cmH2O),且心功能良好时,应加快输液或输血,以保证肾血流量。如中心静脉压,血压已渐趋正常,仍少尿或无尿时,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需减慢输液速度。

7.舌象:舌象能灵敏地反应脏器与血容量的变化。如舌质瘦瘪、干枯、缺少津液,表示血容量不足,细胞内有脱水现象。在扩容治疗中见舌质胖嫩润滑,边缘有齿痕,说明补液过多,细胞水肿。

(三)输液、输血的护理

1.不待医嘱尽早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路。可行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保证液体输入速度。必要时可行动脉输血输液。

2.准备生理盐水、平衡电解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液、血浆、碳酸氢钠液等。

3.输多种液体及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

4.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5.根据病情安排输入液体的先后次序。一般先输入生理盐水、平衡电解质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然后输入葡萄糖液、全血等。

6.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可静脉缓慢推注4%~5%的碳酸氢纳。

7.输液过程中应观察循环系统效应,以调整输液速度和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

8.防止输液过量:中心静脉压>1.4kPa(15cmH2O)时需控制速度。注意有否咳嗽及血性泡沫痰,避免急性肺水肿。

(四)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使用。

2.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及时调节药物浓度和滴速,使血压维持在有效水平,避免血压骤升骤降。血容量已基本补足时,应限制输液量,增高血管活性药物的浓度,保持血压稳定。

3.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尽可能经较大的浅静脉给药,不能溢出血管,否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发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药部位,局部用0.25%普鲁卡因或透明质酸酶封闭,并以33%硫酸镁、75%酒精或20%硫代硫酸钠外敷。

4.使用血管扩张药如654-2、异丙肾上腺素等,需注意心率,心率>130r/min则停用。若末梢循环好转(皮温恢复、浅静脉充盈等),收缩压恢复>10.7kPa(80mmHg)即说明有效,不必再加量。

(五)一般调护

1.镇静、止痛:对于烦躁病人,应按医嘱给镇静药。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度冷丁、强痛定等止痛药物。但严重颅脑损伤、颌面损伤、呼吸道创伤或腹部损伤未确诊前禁忌使用毒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影响呼吸。

2.抗感染用药;脓毒性休克应使用大量抗菌素。

3.饮食调理:可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

4.做好口腔、皮肤和各种导管(如输氧管、导尿管等)护理,防止褥疮与并发症发生。

5.情志调理:休克时机体产生应激心理和心理反应,常表现出焦虑心理、急躁心理、恐惧心理和依赖心理加重等几种情况,对此,医护人员应注意:

(1)抢救时要情绪稳定,快速果断,技术熟练,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安定病人情绪,配合治疗。

(2)主动热情,有的放矢地安慰、劝说病人,以消除其顾虑和恐惧感。

(3)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应用中药时应注意:

(1)治厥勿忘脱:外科休克属中医“厥脱证”范围,厥是脱之先兆,脱为厥之发展,难以截然分开。故临证治疗时,虽只见厥而未见脱者,也应酌加固脱之品,如人参、附子之类,以防病情突变。

(2)区别寒热阴阳用药:外科休克的辨证要点是分清寒、热、气、血、阴、阳,有寒厥、热厥、阴脱、阳脱之别,属性不同,急救用药的性味各异,需详加辨识,对症用药,以免误治。

(3)治热厥宜早用通腑解毒和活血化瘀之剂。实践提示这种治法有明显改善微循环及增加血容量的功能,对纠正休克状态有良好的作用。

(4)临床治疗休克大多使用人参。据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具有益气固脱、强心利尿、升压等特效。

(六)特殊监护与护理

1.中心静脉压测定和护理:应注意:①插管要妥善固定,各连接处不能松脱,以防引起空气栓塞。②注意插管途径和导管是否阻塞或有无并发症。③每日可用0.025%肝素溶液或0.4%枸橼酸纳溶液冲洗导管。④每日用2.5%碘酊和70%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和更换敷料一次。

2.心电图监护:若心功能不全者,应进行心电图监护。

3.实验室检查:定时作动脉血血气分析及血pH值测定,了解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动态。密切注意血钾、尿素氮,肌酐,以了解肾功情况。常测凝血时间及各种凝血因子,有助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

(七)并发症的调护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密切观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出血征象:常表现皮肤粘膜、口腔、鼻腔、消化道、尿道、呼吸道、阴道等部位出血而不凝。应记录出血量,按出血性疾病护理。

(2)注意有无微栓塞表现:若明显少尿或无尿为肾栓塞;抽搐或昏迷为脑栓塞;进行性黄疸及血红蛋白尿,提示病情严重,均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3)肌注或静注后,针眼部位应压迫3~5分钟,以免出血不止。

(4)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肝素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并根据凝血时间调节用药剂量,保持肝素化水平。同时备好硫酸精蛋白药品。

2.继发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密切注意和施行相应的护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