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204页(1703字)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构成的,相当于中医“血瘤”。

〔病因病理〕

有人认为本病多因血管畸形或血管增生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有关,且因血热妄动或寒凝血瘀所致。

〔诊断要点〕

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女婴。出生时即可发现有小红点或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隆起,界线清楚,压之褪色。

海绵状血管瘤:多生于皮下组织,局部微微隆起,皮色正常或呈青紫色,质软,边界不清,有压缩性,无搏动。

〔辨证分型要点〕

1.血热凝结:肿瘤色红、肿胀,生长迅速,按之褪色,舌红、少苔、指纹紫或脉细数。

2.寒凝血滞:肿瘤色紫暗,边界不清,压之缩小,舌淡苔白,指纹淡或脉沉。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一)证型论治

1.血热凝结。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芩连二母丸加减。

黄芩15g 黄连15g 知母15g 贝母15g 生地15g 当归15g 蒲黄15g 地骨皮15g 甘草10g

〔加减〕出血,加侧柏叶15g,小蓟15g。

2.寒凝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赤药15g 玄胡15g 灵脂10g 蒲黄15g 干姜10g 官挂10g 红花15g 甘草10g

〔加减〕出血,加三七粉3g。

(二)外治疗法

血瘤触破流血不止,外用桃花散或云南白药止血。

二、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宜及早施行手术切除,以免术后影响功能或增加手术难度。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实际范围不易从体表确定,故术前应做充分准备。术中要注意控制出血和尽量彻底切除瘤体。

(二)其他疗法

1.液氮冷却疗法。

2.血管硬化法:5%肝油酸钠或40%尿素注射于瘤体内,使血管萎缩。

3.消痔灵注射法:消痔灵注射液与1%普鲁卡因按1∶1混合,将药液缓慢注入瘤体,退针至皮肤下再注射少量药液,可减少针孔渗血,无菌敷料包扎。每次用药3~6ml。如一周后瘤体尚未硬化萎缩,可用消痔灵2份、1%普鲁卡因1份,再次注射。一般小的血管瘤2~3次即可。

〔预防与调护〕

1.宜早期治疗。

2.勿碰伤瘤体,防出血不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