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207页(2441字)

本病是指发生于颈部两侧、颌下或耳廓前后的淋巴结肿大,甚或化脓的急性感染性疾患,多由于颜面部及外耳道的感染性疾病所诱发。相当于中医“颈痈”范畴。

〔病因病理〕

由于病原菌自原发感染病灶经淋巴管侵入淋巴结而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

中医认为多因外感风温、风热,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所致。或因头面疮疖染毒而诱发。

〔诊断要点〕

1.多有颜面部感染性疾病史。

2.颈部及颌下或耳后可触及疼痛性结节。

3.成脓时皮肤发红,可有波动感,兼见发烧、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

〔辨证分型要点〕

1.初期:颈部两侧及颌下可触及单个或多发的结节,伴有疼痛,多无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中期:结节增大,疼痛加剧,皮色转红,触之灼热,按之波动,伴有发热或恶寒、头痛、口干、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数等热象。

3.后期:脓肿溃破,脓汁外溢,脓色黄稠,肿痛消减而向愈。

〔治疗〕

一、中医疗法

(一)证型论治

1.初期。

〔治则〕疏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蒡解肌汤加减。

牛蒡子15g 薄荷10g 荆芥15g 连翘15g 栀子15g 丹皮20g 石斛15g 元参15g 夏枯草15g

〔加减〕热盛者,加黄芩15g,生石膏20g,便秘者,加瓜蒌仁15g,莱菔子15g。枳实15g

2.中期。

〔治则〕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牛蒡解肌汤加透脓散。

牛蒡子15g 薄荷10g 荆芥15g 连翘15g 栀子15g 丹皮20g 石斛15g 元参15g 夏枯草15g 当归15g 黄芪30g 穿山甲15g 川芎15g 皂角刺15g

〔加减〕无表证者,去荆芥、牛蒡子、薄荷;肿块坚硬难溃者,加丹参15g,赤芍20g。

3.后期。

〔治则〕滋阴清热,生肌收口。

〔主药〕益胃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20g 玉竹15g 玄参20g

〔加减〕若久不愈合兼见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

(二)内服中成药

1.功劳去火片,5片,每日3次,口服。

2.一清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

3.西黄丸,3克,每日3次,口服。

4.清热化毒丸,1丸,每日3次,口服。

(三)外治疗法

1.初期:宜清热解毒消肿。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水调散大范围外敷,见干即行更换。也可以选用新鲜的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草药捣汁外敷。

2.中期:宜提脓祛腐。对脓肿实施切开引流,加用九一丹或八二丹,外敷金黄油膏、玉露油膏或油调膏。

3.后期:宜生肌收口。当脓腐已尽时选用生肌散和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外敷。

二、西医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若感染不重,可以选用广谱的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片或克林霉素等。若感染较重,可配合青霉素族抗生素肌注或静脉滴注。

(二)局部治疗

1.初期局部可以热敷,也可选用雷夫奴尔液体湿敷。

2.形成脓肿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局部也可予以抗菌药物。

3.后期可经常局部消毒,及时更换敷料至痊愈。

〔调护与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2.饮食宜清淡,忌食腥、辛辣、炙煿之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