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588页(6064字)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静脉腔内血栓形成,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等疾病。临床以患肢肿胀、疼痛、浅表静脉扩张等为表现特点。若栓子脱落,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多发生于下肢,累及上肢较少见。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腋锁静脉血栓形成等。相当于中医“脉痹”、“肿胀”等范畴。

〔病因病理〕

引起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处于制动状态等,但最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多由外伤、手术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致久卧气虚,气虚则血瘀,瘀血阻于脉道,营血回流障碍,水津外溢,聚而为湿,湿郁日久化热,湿热下注而发诸证。

〔诊断要点〕

1.病史:多由各种致病因素如各种外科手术,妊娠分娩,创伤等被迫长期卧床病史的患者。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起病急骤,全下肢明显肿胀,严重时可波及少腹部,患肢疼痛,可伴有寒战,高热,脉快等中毒症状。(2)查体见患肢皮色如常或暗红,严重时呈青紫色,皮温正常或增高,浅静脉曲张,股三角区压痛明显。(3)理化检查:①多谱勒超声检查:简便有效,可反复检查,能迅速作出结论。②电阻抗体积描记仪检查:可测得最大静脉容量(MVC)和最大静脉回流量(MVO)有明显减低。③静脉造影: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可明显血栓的有无。④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显示侧支循环形成及血管周围有虚疏影迹征象。⑤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可显示血管造影迹突然中断,血管内有圆形异常浓集或“串珠”征,侧支循环形成显影。⑥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升高等。(4)若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出现突发性胸痛、气急、咳嗽、咯血,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3.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1)患肢小腿局部明显膨胀感和疼痛,行走或站立时加重,小腿尤其是足踝部呈凹陷性肿胀,且活动后加重。病情进展,可累及小腿主干静脉,最后累及髂股静脉。(2)查体见患肢皮色正常或略暗,皮温正常或稍高,浅静脉可充盈,H。man氏征阳性。(3)理化检查:①血液流变学检查:如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②多谱勒超声检查。③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对难以发现的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具有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本病是由于下肢深静脉瓣膜游离缘松弛,下重、瓣叶对合不紧,使部分静脉血液向肢体远端倒流,引起深静脉高压和瘀血,产生肢体广泛性肿胀及浅表静脉曲张,临床上通过静脉顺行性造影,明确诊断。

2.下肢淋巴水肿:本病发展缓慢,逐渐出现肢体肿胀,皮肤增厚,粗糙,坚硬如象皮腿。无疼痛,无浅表静脉曲张,皮温、皮色多正常,很少发生湿疹和溃疡。多谱勒超声波可明确诊断。

〔辨证分型要点〕

1.脉络湿热(相当于早期):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温正常或升高,可伴有发热,便秘,溲赤,口渴不欲饮,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瘀滞(相当于中期):患肢肿胀按之凹陷,疼痛,痛有定处,皮色暗红或紫红,可伴有色素沉着及浅表脉络显露,可有发热。舌质红或暗红或见有瘀斑点,苔白或白腻,脉沉涩。本证可以是脉络湿热证的恢复期。

3.气虚血瘀(相当于后期):患肢肿胀,按之凹陷,朝轻暮重,沉重酸胀,皮温及皮色正常,患肢脉络显露,可伴有身疲乏力,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疗〕

一、中医疗法

(一)证型论治

1.脉络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金银花30g 薏苡仁20g 苍术15g 黄柏15g 膝15g 萆薢15g 土茯苓20g 当归15g 玄参15g 桃仁15g 红花20g 甘草10g

〔加减〕若肿胀明显者加木通15g,车前子15g,泽泻15g,赤小豆15g;若热盛伤津口渴不欲饮者加生地15g,石斛15g,花粉10g;若疼痛较剧者加米壳30g;若红肿热痛甚者加公英20g,地丁20g;便秘甚者加大黄10g。

2.湿热瘀滞。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方药〕活血通脉汤加减。

丹参30g 血藤30g 赤芍15g 当归15g 川芎15g 桃仁15g 牛膝15g 公英20g 金银花20g 苡仁30g 土茯苓15g 泽泻15g 甘草10g

〔加减〕若疼痛甚者加元胡15g,乳香15g,没药15g;若肿胀重者加赤小豆20g,大腹皮15g;若气虚者加黄花30g,党参20g。

3.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和营,活血通络。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黄芪20g 党参20g 白术15g 茯苓15g 赤芍15g 桃仁15g 红花20g 牛膝15g 地15g 泽泻15g 陈皮15g 甘草10g

〔加减〕若纳呆食少者加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5g;若腰酸腿软加菟丝子15g,川断15g;若局部有湿疹者加苡仁20g,苦参15g,苍术15g,黄柏15g;若肢冷麻木者加川桂枝10g。

(二)内服中成药

1.大黄虫丸:每丸重3g,每日2次,每次1~2丸,适于瘀血阻滞并有热毒者。

2.毛冬青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适于脉络血瘀者。

3.消栓通络片,每次10片,每日3次口服。

4.新消片,每次5片,每日2次。

5.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三)外治疗法

1.熏洗法:(1)活血止痛散:透骨草、延胡索、归草片、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王加皮、红花、土茯苓各9g。煎汤趁热熏洗患肢,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2)熏洗方:苏术30g,制草乌、川乌、川椒、秦艽、芒硝、威灵仙各15g,荆芥、防风、红花、松节各9g,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敷贴法:(1)消炎膏、三黄散:消炎膏由黄芩、黄柏、大黄各10g,煅石膏270g共研细末。三黄散由黄芩、黄柏、大黄各等量组成。取二者各半,用蜜水调敷患处,或用鲜芙蓉叶,鲜菊花叶捣烂敷患处,用于脉络湿热型。(2)大黄糊剂:生大黄粉500g,王枢丹10g,面粉适量,用温水,稀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隔日1次,用于湿热型。

(四)注射疗法

1.脉络宁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脉络宁注射液20ml~40ml,日1次静点。

2.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日1次静点。

3.川芎嗪注射液:160mg~2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日1次静点。

(五)针灸及穴位注射疗法

1.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主穴: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地机、丰隆、阴陵泉等。用法:取丹参注射液4ml,每次注一穴,每日1次,各穴位交替轮流应用,注射时应“得气”后注入药液。15~30次为一疗程。

2.维生素B1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用法:取维生素B1100mg,每次注一穴每日1次,各穴可交替应用,30次为一疗程。

(六)单方验方

1.活血祛瘀片:刘寄奴45g,当归、赤芍、羌活各30g,桃仁、红花、甲珠、土元各24g,公丁香、生大黄各15g,制无名异60g,木香18g,共研末制成0.3g片剂,每服10片,日服3次。

2.四虫丸:水丸,每次3g,日服2次。适于瘀血阻滞者。

二、西医疗法

(一)一般疗法

1.急性期卧床休息,肢体位置宜高出心脏平面20~30cm,膝关节放于5~10度微屈曲位,时间为15天左右,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瘀血状态。

2.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以防血栓脱落。

(二)药物治疗

1.抗凝疗法:适用于发病3天以上的患者。抗凝剂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但可通过延长凝血时间来预防血栓的发展,繁衍和再发,有利于促进早期血栓的自体消溶。通常先用肝素,用量每千克体重1~1.5mg,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2~3次。应用肝素时需测定凝血时间。若出现出血,可用硫酸精蛋白作拮抗剂,剂量按1~1.5mg对抗肝素1mg。连续使用5~7天后采用长期抗凝治疗,在停用肝素前2日开始服华法林15mg,次日10mg,第3天后用维持量2.5mg,持续3~6个月。其间定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若应用香豆素类引起出血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mg~20mg。

2.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72小时以内者,具有溶解血栓作用。首先尿激酶,每次20万u溶于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滴,每日2次,用一周。或每日应用20万u,使用时将尿激酶日剂量的一半稀释后,加入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滴,而另一半用生理盐水稀释,于12小时后静脉注入。或用4~8万u从患肢末梢深静脉注入,可增加其溶栓作用,尤适于腘静脉栓塞。溶栓疗法结束后仍应继续用抗凝疗法。

3.祛聚疗法:(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常作为辅助治疗而不作为单独疗法。(2)潘生丁片:50mg/次,3次/日口服,(3)阿斯匹林片:100mg/次,1次/日口服。

(三)对症治疗

1.若患肢疼痛明显,给予镇痛剂缓解疼痛,强痛定注射液100mg肌注或杜冷丁注射液50~100mg肌注。

2.若患肢炎症明显,适当应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注射剂800万u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日1次静点。

3.病情严重者,可注意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可采用支持疗法,输液,输血等。

4.急性期若便秘者,可用开塞露外用,咳嗽者,应用镇咳药。

5.若有动脉痉挛:可应用交感神经阻滞药或用血管扩张剂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四)手术疗法

1.取栓术:适于发病72小时内(尤以48小时内最佳)。广泛性髋股静脉血栓形成,伴有动脉供血障碍者。

2.旁路转流术:(1)大隐-股静脉旁路转流术,适于髋-股静脉阻塞而股浅静脉通畅者,使患者的静脉血经转流的大隐静脉向对侧股静脉回流。(2)原位大隐-腘静脉旁路转流术,适于局限在股浅静脉的阻塞性病变,股总和腘静脉及其分支通畅者。

〔调护及预防〕

1.避免术后在小腿下垫枕以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2.术后或产后嘱病人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鼓励病人多作下肢活动。

3.避免长期卧床,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用弹力长统袜。

4.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患肢抬高心脏水平位20~30cm,膝关节略屈曲位。

5.急性期应避免用力排便及剧烈咳嗽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