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临床护理全书妇科·产科分册》第156页(6522字)
①初生时的护理
A.清洁皮肤:用温开水洗净新生儿头面部及全身的血渍、粘液,用纱布蘸消毒石蜡油或植物油擦去身上的胎脂。臀部搽5%鞣酸软膏,使胎便易于洗去。
B.检查身体:测量体重、身长,检查有无畸形及其他异常。
C.作好标志并记录
系扎腕带,腕带注明母亲姓名、床号及新生儿性别。
详细填写出生记录单,并留下新生儿左脚底印纹与母亲右手拇指印纹;印纹应清晰,以备查证。
给新生儿穿上衣服,兜上尿布,裹好包被。包被上挂一小牌,写明母亲床号、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等,与出生记录一并送婴儿室。
②出生24小时内的护理
A.了解新生儿评分:正常新生儿应得10分。总分在6~7分以上者,经过处理一般即能好转;总分在5分以下者,一般情况较差,应了解急救处理情况,给以重点护理。
B.保暖:胎儿离开母体后,最初24小时常不适应周围环境,体温下降2℃左右。如保暖不够,可使新生儿体表发凉,体温降低,甚至皮肤青紫。因此,出生第一天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可将新生儿放入暖箱或用热水袋保暖。热水袋必须放在包被外面,避免烫伤;要及时更换热水,使新生儿体温稳定在36~37℃。
C.注意观察面色: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如呼吸不畅,可使面色青紫或苍白,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再给予适当刺激使其啼哭,以扩张肺部,增加呼吸量。如经上述处理仍不啼哭或啼哭无力,面色不能改善者,应使之吸氧并报告医生。
D.呕吐处理:胎儿如在分娩过程中吞入羊水、粘液,出生后常有呕吐,吐出白色粘液。因此新生儿应侧卧、头稍低,要注意观察呕吐开始的时间、次数及吐出物的性状。如呕吐次数较多,应适当延迟哺乳;如呕吐频繁或吐出咖啡色液体,应及时报告医生。
E.观察脐带:出生两小时内应观察脐带有无渗血、出血,如有应及时处理。
F.观察大小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即排尿,每日应排尿十余次;24小时内必排便,为黑绿色粘稠胎便。因此,应每四小时换尿布一次,每次应记录有无大小便。如24小时内无大小便排出,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先天性畸形等。
③一般护理
A.观察体重:每日沐浴前测体重一次。如出生3~5日后体重不回升,可能奶量不足或有疾病,应查明原因。如两日之间体重相差较大,应校正磅秤后重称。
B.观察体温:每日常规测体温两次,如体温在38℃以上或35℃以下,则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过低,应给保暖,增加外热。体温升高,应检查盖被是否太厚,外界温度是否过高。在夏季,有时由于穿着过多,入量不足,引起多汗而脱水,体温可骤然上升达39~40℃,发生一过性发热,称为脱水热。此时新生儿伴有轻度不安、烦渴、尿少等症状。对此,要注意散热,多喂水或输液,热度可迅速下降。
C.眼及口腔的护理
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或3%硼酸水棉球轻拭新生儿的眼分泌物;如分泌物较多,睑缘发红,揩拭后滴0.25%氯霉素滴眼液或涂四环素软膏,每日两次。必要时,将分泌物涂片送检,并隔离新生儿。
口腔一般不擦洗,但应经常注意检查,如发现舌面及两颊粘膜上有奶块样白色薄膜且不易擦掉,多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称鹅口疮。可用双氧水棉签擦洗后涂制霉菌素(5万单位加30ml鱼肝油)、1%龙胆紫、青黛散等。应隔离患儿并使用专用奶头。
D.预防红臀:尿布以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白布或浅色布为好,必须洗涤干净。每次哺乳前应更换尿布,将尿布折叠成长方形或对角折成双重三角形后使用。如有大便,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擦干,在臀部涂5%鞣酸软膏(50%凡士林、45%石蜡油、5%鞣酸)预防红臀。尿布必须兜住整个臀部及外阴部,不可过紧或过松。
如发现红臀,要勤换尿布,避免粪便及尿液刺激,保持臀部清洁。夏天,可不兜尿布,将尿布垫在身下,暴露臀部。冬天,可用25瓦灯泡放在距臀部约30cm处电烤,每次10~20分钟,或用红外线照射,每日2~3次,注意不要烫伤。如臀部皮肤已破溃、糜烂或表皮剥脱,可用消毒植物油或鱼肝油纱布贴敷患处,及时口服维生素C、鱼肝油等。
E.观察啼哭:新生儿常在饥饿或不适时啼哭,声音宏亮,但哺乳或更换尿布后即可安静入睡。如啼哭不止,应打开包被查找原因。
④新生儿沐浴:沐浴,既能使新生儿清洁舒适,又能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对于婴儿也是一种运动。
A.用品:小毛巾、浴皂、衣服、尿布、包被、大毛巾或治疗巾、脐带布卷及无菌脐敷料、棉球、棉签、纱布、灭菌持物钳、75%酒精、3%硼酸棉纱、1%龙胆紫、5%鞣酸软膏、滑石粉、松花粉或六合粉(磺胺噻唑5g、樟脑5g、氧化锌100g、利凡诺1g、硼酸50g、滑石粉加至900g)、预防接种用品、体温计、润滑油、铅笔及记录单、磅秤等。淋浴装置一套。
B.操作步骤
调节室温至24~27℃、水温38~40℃、擦浴台上铺好垫子、油布,上罩清洁被单,并将一切用品备齐。
护士系上围裙、戴好口罩,洗手。在水池中放一海绵垫,外包油布或塑料布。
将新生儿放在擦台上,解开包被,核对姓名、床号,卷起衣服,打开尿布,测量体温并记录。
脱去衣服,测量体重并记录。
将新生儿抱至垫上,用小毛巾洗净脸部,然后用温水冲湿头发及全身。将肥皂先搓成泡沫再擦在新生儿身上,按顺序先擦洗头部、颈部,然后擦上肢、腋下、躯干,最后擦洗腹股沟、臀部及两下肢;要注意擦净皮肤皱褶处,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冲洗头颈部时,要用手指掩盖耳孔,防水流入;也不要用水直接冲洗脐部。
冲洗完毕,将新生儿抱放在擦浴台上,用大毛巾或治疗巾擦干。更换脐布卷及敷料。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扑撒滑石粉或六合粉,臀部搽5%鞣酸软膏。
穿好衣服,兜好尿布,检查腕带有无脱落,字迹是否清晰,核对无误后,裹好包被,将新生儿放回婴儿床上。
沐浴后整理。
C.其他沐浴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护士将新生儿半夹在自己的左腋下,用左前臂托住儿背,左手托住儿头,移至水龙头下如前法洗净躯干。然后将新生儿转换方向,半卧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抓住新生儿左腿,洗腹股沟、臀部及两下肢。这个方法不如前法方便、安全、省力。
新生儿盆浴:脐带已脱落的新生儿可盆浴,此法特别适宜在家庭中应用。护士或母亲用左前臂托住新生儿背部,左手托住头部,移至盆边,先洗头。然后将儿头枕托在左手腕上并用左手抓住婴儿左上臂,右手握两小腿和脚,将婴儿轻轻放在浴盆里。左手仍抓住不放,用右手将婴儿全身各部洗净。洗毕抱起,用大毛巾擦干全身。
D.注意事项
沐浴时切勿使水流入新生儿的耳、鼻内,以免引起中耳炎或吸入气管。
沐浴时应注意皮肤有无异常,如发现感染,应及时处理并予以隔离。
沐浴时应动作轻捷,注意安全,防止受凉或损伤。
⑤脐带护理
A.新生儿出生后,脐带逐渐干枯脱落,留一脐孔。
B.脐带断端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沐浴后更换敷料一次。
C.如脐带根部潮湿或有分泌物,应用75%酒精消毒,搽1%龙胆紫。
D.如脐带残端有息肉,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点灼或用硝酸银棒烧灼,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擦净。烧灼时应用消毒纱布围绕脐周围以保护皮肤。
E.脐带敷料应保护清洁干燥,避免粪便、尿液污染。男婴在兜尿布时应将阴茎按下,并将尿布上段反折垫厚。如发现敷料潮湿或污染,要及时更换。
F.脐带未脱落出院者,应给带回脐带敷料,并指导用法。
⑥哺乳
A.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皮肤汗液的蒸发,呼吸和大小便的排泄等消耗大量水分,应予补充。出生6小时可喂温开水或5%葡萄糖水10~15ml,观察有无呕吐,如有呕吐,可每2小时喂一次。
B.一般于出生12小时后开始哺乳。母乳是新生儿最适宜的食物,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等易被消化吸收,适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C.产妇产后2~3天内所分泌的黄色乳汁称初乳。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如免疫球蛋白、抗毒素等,可增强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D.正常新生儿应由母亲直接哺乳,每3~4小时一次。哺乳时应巡迴观察乳汁是否充足,新生儿吮吸是否有力,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E.产妇取卧位或坐位,姿势宜舒适,注意不要使乳房堵塞新生儿鼻孔。如哺乳过程中新生儿入睡,可轻捏其鼻翼、耳廓或刺激脚心,使其觉醒后继续吮吸。
F.哺乳后将新生儿竖抱,伏在肩上,轻拍背部以驱出胃内气体,减少溢乳。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力弱而幽门括约肌力较强,易发生溢乳及呕吐。
G两次哺乳之间可喂少量温开水或5%葡萄糖水。
H.如母乳不足,新生儿哭闹,可喂新鲜牛奶、羊奶或其他代乳品(人工喂养)。
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接近人奶,但牛奶的蛋白质为酪蛋白(人奶为乳白蛋白),形成凝块较大,不如人奶易消化,而牛奶的含糖量又较人奶少,因此牛奶要加以配制,才适合喂养新生儿。牛奶要稀释成2∶1(2分牛奶加1分水),使凝块变小,易于消化,再加5~8%的糖以补充热量。使用奶粉时重量按1∶8,体积按1∶4冲水即成鲜奶。
每次喂奶前,将适量的奶置消毒奶瓶中隔水加热,然后将乳汁滴在手腕上试温。奶头孔的大小,以奶瓶倒转后乳汁能滴出为宜。
喂奶要耐心,随时观察婴儿面色,有无咳嗽等,如发现呛咳,应立即停喂,并将儿头侧向一边,让口内乳汁溢出。
每次喂奶后,要洗净消毒奶具。
新生儿有兔唇、腭裂等生理缺陷时,应将其抱起取半坐位,用滴管喂奶。
奶量可根据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天数决定。第一日,30~60ml/kg体重;第二日,60~90ml/kg体重;第三日,90~120ml/kg体重;以后每日增加10ml/kg体重;出生10日后一般按体重的1/5计算,参照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哺乳后要观察是否安静入睡及大小便的性质,以了解消化能力及奶量是否足够。如有睡眠不稳或有不消化便等,应立即查找喂养上的原因或向医生报告。
⑦预防接种:正常新生儿的体重在2500g以上者,出生后12~24小时即可接种卡介苗。一般采用皮上划痕法。
A.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处,用酒精棉球消毒,待干后,将疫苗摇匀,滴1~2滴于皮肤上。
B.用左手绷紧皮肤,右手用消毒三棱针或普通缝衣针透过疫苗液在皮肤上划长约lcm的“井”字形,中间相距约0.5cm,深度以划破表皮不出血为宜。
C.划痕后将疫苗涂匀,待干后穿衣。接种后应予记录。
D.早产儿及发热、腹泻、皮疹者不宜接种。
⑧手术产新生儿的护理:手术产包括剖宫、产钳、胎头吸引、内倒转、臀位牵引产等。
A.手术产新生儿入室时应仔细检查,作好标志,以便于护理。应绝对安静,避免震动头部,三天内常规不沐浴、不抱出婴儿室喂奶(原地喂奶)。每天用温开水擦洗面部、臀部及皮肤皱折处,更换尿布衣物时动作要轻,预防颅内出血。
B.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哭声、四肢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呕吐、抽搐、青紫等,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胎头水肿(产瘤),一般不需处理,2~3天可自愈。如皮肤出现水泡或破溃,可搽1%龙胆紫,局部保持清洁。如有头颅血肿,不要揉摸,早期可冷敷观察。如血肿继续增大,应及时报告医生。
C.常规肌肉注射维生素k1。
D.保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必要时可静脉输液。
E.观察三日,待情况正常后,按正常新生儿护理要求护理。
⑨出院时的护理
A.作全身检查,并了解体重、体温、脐带等情况。
B.核对腕带、姓名、床号、性别、住院号、出生日期等,确认无误后取下腕带,更换家属带来的婴儿衣服。
C.向产妇介绍新生儿情况及护理知识,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来院检查日期。曾作预防接种者发给证明。
D.撤去有关卡片,整理婴儿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