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甘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276页(1399字)

【中医理论】

甘草4两(炙)(10g)、干姜2两(10g)又名“甘草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用于恢复阳气。主治脾胃阳气,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用法: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药理研究】

甘草对消化系统有解痉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FM100等,对正常犬及溃疡病大能降低其胃酸。对动物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能解除乙酰胆碱、氧化钡、组胺所致痉挛。此外,尚有解毒、镇咳、祛痰、保肝、镇痛、抗惊、解热、抗炎等作用。

干姜浸剂对小鼠自发运动具有抑制倾向,在醋酸法中有明显镇痛作用,并可延长环己巴比妥的催眠作用。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倾向,其作用可能与其对胃液分泌及胃酸的抑制作用有关。尚可促进心脏自主运动和扩张局部血管。

二者合用,可对抗副交感神经兴奋,并能缓解平滑肌痉挛。

【临床应用】

1.治疗肺炎

氏曾治1例重症肺炎患儿,口唇紫绀,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呕吐泄泻,抽搐频频,舌淡苔白滑,诊为中阳大衰,阴寒内盛。急予本方煎汤频服,1剂症减,2剂诸证全除[1]

2.治疗消化性溃疡

汪氏等报道以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31例。绝大部分在较短时间内获效,29例中腹痛消失最快的4d,最长的28d,另两例时有复发,但用之仍有效,总有效率90.5%[2]

3.治疗眩晕

何氏以本方治疗阳寒内盛,水不化气,影响人体气机升降之眩晕病患者,疗效显着[3]

4.治疗寒证

朱氏以本方治疗34例寒证。其中有胃寒、吐酸、腹胀、腹泻、胸痛、眩晕、咳喘、痛经等,病虽异,舌淡,苔白不渴多同,皆因寒所致。故用本方获效[2]

5.其他

吴氏以本方化裁治疗胃脘痛、痰饮咳喘、泄泻、痹证、痛经等,多获良效[4]

【参考文献】:

1 马建平.甘草干姜汤治重症肺炎.四川中医,1986;(5):55

2 谢世平.金匮方应用及研究.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5

3 何崇湘.甘草干姜汤治疗眩晕病.新中医,1983;(10):20

4 吴干银.甘草干姜汤的临床应用.江苏中医药,1985;(5):2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