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肉豆寇 五味子 吴茱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对药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第975页(16363字)

【中医理论】

肉豆蔻二两,补骨脂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浸炒一两,为末和丸,又名四神丸,《证治准绳》有载。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久泻不愈,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为壮火益土之要药,为君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并为臣药。五味子为温涩之品,为佐使药。《本事方》的“二神丸”为补骨脂、肉豆蔻组成,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五味子散”由吴茱萸、五味子组成,能温中涩肠。两方合而为四神丸,温补固涩之功更佳,对脾肾虚寒之泄泻不止,或五更泄泻,用之甚效。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夫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因阳气当至而不至,虚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泻于黎明。其由有四:一为脾虚不能制水,一为肾虚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补骨脂之辛燥,补肾以行水,佐肉果之辛温,补脾以制水,丸以姜枣,又辛甘发散为阳也;一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少阳气虚无以发陈,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温,以收坎宫耗散之火,使少火生气以培土也,佐吴茱萸之辛温,以顺肝木欲散之势,为水气开滋生之路,以奉春生也,此四者,病因虽异,而见证则同,皆水亢之害。二神丸是承制之剂,五味子散是化生之剂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则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为四神丸是制生之剂也,制则生化,久泄自廖矣。称曰四神,比理中、八味二丸较速欤”。

【药理研究】

1.样品制备[1]

肉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2.显微鉴别[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油滴众多,放置后析出针簇状结晶。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稍厚,胞腔含红棕色物。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腺毛头部多细胞,椭圆形,含棕黄色至棕红色物,柄2~5细胞。果皮表皮细胞黄棕色至红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断面观角质层厚约至10μm。

3.薄层鉴别

3.1 四神丸中肉豆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1]

取本品10g,研细,置挥发油测定器中,加苯2ml及水适量,加热回流1h,取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肉豆蔻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2 四神丸中补骨脂的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1]

取本品2g,研细,加醋酸乙酯20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3 四神丸中吴茱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1]

取本品1g,研细,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吴茱萸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2μl,分别点于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4 四神丸中五味子的薄层色谱鉴别[2]

用石油醚(30~60℃)25ml;冷浸24h,过滤,滤液浓缩至5ml备用。

阳性对照液制备:称取该药的原药材粉末(五味子2.5g,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分别为2g),制法同上。

阴性对照液制备:称取除去该药以外的四神丸模拟丸粉末适量(五味子11.5g,吴茱萸20g,补骨脂4g,肉豆蔻9g),制法同上。操作方法:用毛细血管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0.7%CMC-Na)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15∶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晾干,于紫外光(254nm或365nm)下观察,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组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蓝紫色的斑点。

4.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测定[2]

样品液制备:精密称取60℃烘4h的四神丸粉末约2g,置索氏提取器中,以氯仿回流提取至无色,提取液浓缩定容至10ml容量瓶中。

对照液制备:用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分别称取对照品适量,加95%乙醇溶解,定容,分别制成0.3428mg/ml补骨脂素对照液;0.3960mg/ml异补骨脂素对照液。

层析条件:取硅胶G加0.7%CMC-Na(1∶3),以电动搅拌器搅匀后,用自动铺板器铺板(10cm×20cm×0.5mm),晾干,于105℃活化1h,置干燥器中备用。展开剂:苯-醋酸乙酯(9.5∶0.5)。

薄层定性:在同一薄层板上分别点对照液和样品液适量,按上述条件展开,展距15cm,晾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

扫描条件:对上述两者Rf值相同斑点,在200~300nm波长处行光谱扫描,结果表明补骨脂素与四神丸在297nm波长处,异补骨脂素与四神丸在30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而在360nm波长处吸收较小。故采用:补骨脂素为λs=297nm,λR=360nm;异补骨脂素为λs=300nm,λR=360nm,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

线性关系考察:用定溶毛细管分别精密吸取补骨脂素对照液1、2、3、4、5μl点样,按上述条件展开,扫描,测定其峰面积,得回归方程为:Y=17329.6X+5693.2,r=0.9992。同法测得异补骨脂素的回归方程:Y=18406X+14331.6,r=0.9995。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对照溶液2μl点于薄层板上连续扫描5次,面积的RSD:异补骨脂素为0.46%,补骨脂素为0.50%;同一样品在同一薄层不同位置点样测得结果的RSD:补骨脂素为1.05%,异补骨脂素为1.12(n=5);同一样品在不同薄层上点样测得结果,补骨脂素≤3.10%,异补骨脂素RSD≤3.60%。

稳定性试验:取对照液点样,展开,晾干,从晾干后15min起测定,每隔0.5h测定1次,直到4h,测得峰面积基本不变,补骨脂素RSD=0.%%(n=9);异补骨脂素RSD=0.88%(n=9)。说明两者至少在4h内稳定。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样品3μl,补骨脂素对照液2、3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展开,扫描测定其峰面积,按外标两点法计算,结果见表12-93-1。

表12-93-1 四神丸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含量(%)

注:n=4

加样回收率测定:分别精密称取对照品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适量,加入样品中,按样品测定项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2-93-2。

表12-93-2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注:加入量补骨脂素均为0.649mg;异补骨脂素均为0.792mg

【药理研究】

1.拆方研究[3]

样品:四神丸:以适量水将四神丸浸24h,布袋包煎,煮沸后小火煎0.5h,共煎两次,以药棉滤过,60℃恒温浓缩至100%的煎液(每ml含丸药1g)煎液置冰箱保存备用。五味子散:五味子50g、吴茱萸25g。二神丸:补骨脂50g,肉豆蔻25g,生姜50g,大枣80g。以上小复方均以适量水浸24h,与四神丸制备法相同,使每ml含生药1g。单味药:五味子、吴茱萸、红枣肉,分别煎成20%的煎液,肉豆蔻为40%,补骨脂、生姜为50%的煎液。

1.1 对离体肠道平滑肌自发活动的影响

36只,处死后取其十二指肠,以及回肠各约2cm,按Magnus法进行实验,观察加药前后离体小肠的紧张性、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变化。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四神丸和拆方(即10%~0.1ml,100%~0.1%ml,100%~1.0%m1)及不同浓度的单味药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四神丸煎液10%0.1ml及100%0.1ml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或无影响或稍有兴奋作用,25段肠管有14段肠管活动不变,11段稍有兴奋(由收振幅稍增大),再加入100%1ml时,均见肠管紧张性下降,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显示对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用保养液洗后均能恢复活动。

二神丸煎液10%0.1ml及100%0.1ml对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无影响,但当加入100%0.1ml时,即见收缩幅度减小,频率减慢,再加入1ml时,肠管活动进一步被抑制,洗后可恢复活动。

五味子散煎液10%0.1ml对十二指肠的自发活动无影响,加入100%ml0.1fnl时,肠管活动明显抑制,再加10%1ml时,肠管活动其抑制作用较二神丸为强。

单味药:吴茱萸煎液20%0.05ml~0.1ml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几无影响或稍有兴奋作用(收缩幅度加大),又加入20%0.5ml时,多数表现紧张性下降,有的略提高,再加入1ml时对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五味子煎液20%0.05~0.1ml对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无影响,又加入20%0.5ml时,或有紧张性下降,或无影响,再加入20%1ml时,显示肠管活动明显被抑制;肉豆蔻煎液20%0.05~0.5ml可使十二指肠自发活动略有收缩增加,再加入40%1.5ml则使收缩减弱,紧张性降低;补骨脂煎液20%0.05~0.5ml可使十二指肠自发活动频率稍有增加,再加入50%1.0ml时,则表现紧张性下降,有的振幅加大,有的减少,频率均见减慢,大枣煎液20%0.05~1m可使十二指肠的紧张性略有提高,呈现兴奋作用;生姜煎液20%0.1~1ml可使肠管紧张性稍有提高,略呈兴奋作用,但再加入50%1ml时,则收缩幅度变小。

1.2 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的解痉作用

预给氯化乙酰胆碱(10-5~0.5ml)或氯化钡(100%~0.1ml)引起回肠强直或痉挛性收缩后,观察四神丸及拆方和五味子、吴茱萸煎剂的对抗作用。乙酰胆碱引起回肠强直或痉挛性收缩时,四神丸煎液100%1ml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此时再加入乙酰胆碱,肠管仅有微小收缩。将四神丸与阿托品(10-4~0.1ml)的抗乙酰胆碱作用相比较,发现二者相似。提示四神丸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吴茱萸、五味子煎液20%1ml对乙酰胆碱的作用可能与阻断M受体有关。同样剂量的四神丸亦能对抗氯化钡的致痉作用,此时再加乙酰胆碱或氯化钡,肠管不再痉挛,洗后肠管活动可恢复。二神丸100%煎液需较大剂量(2~3ml)才有对抗乙酰胆碱或氯化钡的作用,此后再加两药有时亦有对抗作用。吴茱萸、五味子煎液20%1ml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回肠痉挛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1.3.对肾上腺素、妥拉苏林肠道作用的影响

在盐酸肾上腺素(10-40.5ml)或四神丸(100%~1ml)煎剂作用于肠管后,以妥拉苏林(0.5×10-3~0.5ml)阻断离体小肠α受体,再加入盐酸肾上腺素或四神丸煎剂(剂量同前),比较两者作用。四神丸与肾上腺对肠管作用的比较:两者都能抑制肠管自发活动,但在保养液中加入妥拉苏林后,可以阻断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而不能阻断四神丸的抑制作用。总的看来,四神丸对肠管主要起抑制作用,其中五味子、吴茱萸与四神丸作用相似,是抑制肠管的主要药物。

实验提示四神丸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作用可能与其拮抗乙酰胆碱和抑制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又因其有直接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故对肠蠕动亢进的抑制作用较强。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四神丸抑制作用并非是通过α受体而起作用[3]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泄泻

1.1 治疗五更泻

周氏用四神丸和四君子汤采取择时服药治疗五更泻80例,随机分成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在49~71岁;病程在1年以内2年以上;西医诊断包括慢性结肠炎、小肠吸收不良、结肠息室炎、肠结核。两组治疗方药基本相同,用四神丸(补骨脂20g,五味子、肉豆蔻霜、生姜各10g,大枣15g,吴茱萸6g)合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各20g,甘草10g)。其中治疗1组用四君子汤每日1剂,上午1次服,用四神丸每日1剂,晚上临睡前1次服。治疗2组用四君子汤1剂与四神丸1剂合煎,每日分3次服。两组病例疗程均为20d。疗效标准:治愈:黎明之前腹泻停止,大便正常,其他伴随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者;好转:黎明前腹泻停止,其他伴随症状好转,1年内有复发者;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稍有好转者。治疗结果:1组治愈37例,占92.5%,好转3例,占7.5%,总有效率100%;治疗2组治愈24例,占60%,好转10例,占25%,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4]

文华以“四君”为君,“四神”为臣,怀山药、鸡内金辅佐,生姜、大枣为使治疗33例五更泻患者,年龄25岁~45岁者21例,46~76岁者12例;病程半年以下者3例,半年~4年14例,4年以上16例。结果:治愈19例(其中服5剂2例,6~10剂9例,10~25剂8例)显效5例,无效9例[5]

金氏用加味四神丸(汤)治疗五更泄泻28例,疗效显着。方药:煨肉豆蔻、补骨脂各12g,吴茱萸、熟附片、五味子、炮姜各10g,炙黄芪24g,焦白术15g,炙甘草、肉桂各5g,红枣5枚。治疗结果:痊愈(症状消失,无形寒肢冷)24例,好转(偶有复发)4例。疗程最短者服药12剂,最长者为36剂[6]

袁氏应用四神丸与痛泻要方合用,治疗五更泻30例,取得较好疗效。30例中年龄20~59岁;病程半年~21年。中医辩证属伤脏型20例,伤气型10例。全部病例均经粪便检查,排除慢性肠炎、慢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方药:补骨脂20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吴茱萸10g,炒白术15g,炒白芍10g,炒陈皮6g,防风10g,大枣15g,生姜3片。伤脏型重用四神丸,伤气型重用痛泻要方,重用时原剂量加倍。每日1剂,7d为1疗程。结果;1月内治愈25例,3月内痊愈4例,无效1例[7]

用四神汤加减治疗五更泻20例。基础方:补骨脂9g,肉豆蔻9g,党参15~30g,茯苓15~30g,白术15~30g,山药15~30g,鸡内金9g,甘草6g。每剂煎3次,分早晚服。加减:偏肾阳虚重者,加附子、肉桂;偏脾阳虚重者,加干姜、桂枝;偏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苓、泽泻、苍术、苡仁;偏气滞,加羌活、防风、陈皮、木香;滑泻不止,加诃子、赤石脂;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本组病例中年龄在20岁~41岁以上;病程平均近2年,治疗结果:痊愈(腹痛腹泻之主症消失,大便每日1次,正常便)16例,显效(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大便每日1~2次,软便)4例。痊愈的16例中,服3剂8例,服6~9例8例,服15剂以上4例[8]

1.2 治疗顽固性腹泻、久泻

薛氏观察四神丸加味对久泻出现肢冷腰酸、神疲乏力、舌苔白、脉沉迟等阳气衰弱,服西药不能缓解的病人,常能收效。基本方药:补骨脂、肉豆蔻、炮干姜、木香、秦皮、焦楂肉、制附片各10g,五味子5g,吴茱萸3g,制川厚朴4g,生姜3片,大枣10枚。结合辨证加味:畏寒肢冷显着加桂枝,并加重附子、干姜的用量,以助温阳之力,泄泻无度、次数较多加煨诃子涩肠止泻,宽肠调气[9]。采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神丸三方并用治疗久泻24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病例选择:经常腹痛,大便次数多,时溏时泻,泻后痛减,日久不愈,食少脘腹不舒,神疲倦怠,面色萎黄。或伴有肾阳虚衰证(五更泄泻、腰酸膝冷,或完谷不化,大便气味异常,脉沉细或沉缓)。24例中年龄在25~70岁,病程在3个月~1年以上。粪检有少量白细胞、红细胞者8例,正常的16例。13例经胃、十二脂肠钡透及直肠双重造影检查,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11例无器质性改变。治疗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神丸三种中成药每日早、午、晚分别服用:早起空腹服用参苓白术散1袋(6g);中午服补中益气丸1丸(9g);晚上睡前服四神丸1袋(6g)。10d为1疗程。治疗结果:24例中,经1个疗程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者8例;经2个疗程治愈者6例,经3个疗程治愈者6例;经3个疗程治疗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者3例;无效1例[10]

王氏认为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是由于脾肾阳虚,运化失司,魄门失守所致,应适当配合涩肠剂治疗,应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型的糖尿病合并全身浮肿、腹泻,疗效显着[11]。王氏用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腹泻8例获效。

1.3 虚寒性腹泻

虚寒(脾肾阳虚)性腹泻27例,证见腹泻或脓血便,或粘液便,或稀溏便,伴有纳差、腹胀、肠鸣、畏寒、怕冷、乏困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症。治用四神丸加减: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0g,黄芪30g,党参20g,枳壳30g,白术、肉桂、附片、干姜、焦三仙各10g,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服。治疗标准:痊愈:腹泻腹痛等主症消失,大便每日1次,正常粪便。显效:腹痛、腹泻明显好转,大便每1~2次,粪便不成形。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改善。结果除2例直肠癌死亡外,其余痊愈[12]

朱氏用四神丸与痛泻要方两方合用治疗慢性肠道疾病,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者收到良好效果。方药: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陈皮、防风、苍术各10g,白芍、炒白术12g,茯苓15g,五味子、甘草各5g。1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证见:腹痛、腹泻、腹胀,大便稀水样,每日6~7次,带脓血粘液,纳呆,神疲倦怠,四肢欠温,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弱。治用: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陈皮、防风、槐花各10g,白芍、炒白术各12g,地榆炭、车前草各15g,五味子、甘草各5g。14剂后痊愈。随访多年,无复发[8]

2.治疗各种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用四神丸合西黄丸治疗为中药组,用柳氮磺胺嘧啶治疗为西药组。二组患者年龄在13~60岁,病程在3个月~5年不等。患者治疗前均有典型临床表现:便脓血,便次增多,每日3~5次,或兼有腹痛,稀便,体重减轻。经纤维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均有肠粘膜溃烂、渗血等病损。中药组治疗给以四神丸,每次1丸,每日2次;西黄丸每次3g,每日2次,分别于早饭前,晚饭后1h口服。西药组:柳氮磺胺嘧啶0.5g,每日3次口服,首次1.0g。7d为1疗程,2疗程后结肠镜复查。治疗结果:中药组治愈(便脓血消失,便次每日1~2次,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无溃疡及糜烂,随访半年内无复发)51例,治愈率75%;好转(便脓血减少,便次每日2~3次,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值,结肠镜检查溃疡及糜烂面减小,随访半年内复发率<20%)16例;无效(仍为脓血便,便次每日3次以上,实验室及结肠镜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加重)1例。西药组治愈10例,治愈率31.3%;好转13例;无效9例。中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有显着差异。说明中药疗效优于西药[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面色苍白,手足冷,腰膝酸软,舌胖苔薄白,脉沉细,为中医脾肾阳虚证。用四神丸合痛泻要方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佐以泻肝治疗。方药:补骨脂15g,吴茱萸15g,肉豆蔻15g,五味子15g,白术15g,白芍15g,防风10g,陈皮10g,生姜10g,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服。20剂后腹痛腹泻诸症好转,X线钡透,示粘膜紊乱好转,溃疡基本消失。改用四神丸和健脾丸再服2个月痊愈,随访15个月未复发[8]

张氏用四神丸加减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100例,效果满意。根据病情的轻重、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分为重、轻、缓三型。重型: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左下腹持续性疼痛,或伴有阵发性加重,腹泻,每日4次以上,有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色,脉沉迟而滑,苔薄白,舌质胖嫩,有明显齿痕,大便常规检查,有较多的红、白细胞,X线钡灌肠检查,结肠袋消失,或有较多的表浅龛影。治疗初期以温通为主,方药:吴茱萸10g,补骨脂20g,五味子10g,炮姜15g,大黄12g,厚朴15g,附子10g;中期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方药:四神丸加黄柏12g,苍术15g,黄连15g;后期以温补脾肾、收敛固涩。方药:四神丸加诃子肉12g,罂粟壳10g。轻型:病程一般在5年以上,在下腹有重坠感,有阵发性腹痛,腹泻每日4次以下,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有大便不畅的感觉,大便内有少量的脓血,脉沉缓,苔薄白,舌质嫩。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的白细胞,X线钡灌肠,肠粘膜粗大,有少量的表浅龛影。治疗用药剂量均与重型基本相同。缓和型:病人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仅有遇冷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增多,且伴有左下腹疼痛,脉沉紧,苔薄白,舌质嫩。大便常规检查,偶有少量白细胞,X线钡灌肠,结肠粘膜不光滑。治疗初期用四神丸去肉豆蔻加厚朴15g,中期用四神丸加苍术15g。结果:总有效率为96.6%,近期治愈率为36.4%[8]

3.治疗功能性腹泻

单氏[14]等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治疗方法:分治疗阶段和巩固阶段。治疗组治疗阶段中西药合用,时间2个月,巩固阶段单用中药,时间1个月。对照组西药治疗3个月。治疗阶段,西药:每晚安定5mg,谷维素60mg/d,氢氧化铝凝胶30ml/d。中药:四神丸30g/d。对症处理:严重腹泻伴不能进食者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巩固阶段:治疗组持续口服西药。两组均定期复查。结果:治疗组:(n=30)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n=24)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8例。

4.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15]

就诊持续或间歇性腹泻达3个月以上的门诊或住院符合下列条件的患者,列入观察对象。其条件:根据病史实验室及的特殊检查,可以除外感染性肠道疾病、肿瘤和炎性肠道疾病;结合排便不规则、慢性腹泻和腹痛,有肠道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纤维或乙状结肠检镜检仅为充血及粘液分泌增多而无其他炎症表现;钡剂灌肠有功能性肠腔变窄。证有泻下稀薄,每因情志不和发作或加重,或黎明肠鸣作痛,便后即安,或腹部不耐寒冷,或便下粘液,或腹满暖气,或腹泻便秘交替,脉多沉弦或弦细。本组病例的主要临床见证如下表。

表12-93-3 临床症状表

共纳入病例187例,其中男103例,女84例,年龄15~75岁。病程3个月~26年。10年以内者114例,占66.8%。本组病例的证候表现,证属肝气乘脾76例,占35.8%。证属肾阳虚衰者46例,占25%。两个证型兼见者59例,占31.6%。三者相加计172例,占总数的92%。用痛泻要方合四神丸加减治疗以抑木扶土,温肾厚肠。药用:柴胡15g,白芍20g,防风15g,肉蔻20g,故纸20g,五味子15g,白术15g,陈皮15g。

每剂浓煎取汁20ml,早晚空腹两次温服,7d为1疗程,每疗程后停药3d。饮食、精神调护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消除顾虑和情绪波动,鼓励体育锻炼,保证生活规律和充分睡眠,以促进神经和内脏功能的调整。给予少渣易消化饮食,宜忌有刺激调料品。

5.治疗痢疾

应用四神丸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休息痢效果良好。主要症状和体征: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反复发作,不发热,口不渴,大便微黄,周身困倦,畏寒,纳差,面黄肌瘦,苔白微腻,脉沉细。处方:补骨脂、吴茱萸、煨肉豆蔻、陈皮、防风、木香各10g,白芍、白术各12g,黄连、甘草、五味子各5g。14剂痊愈[8]

6.治疗虚寒便秘

余氏[16]用加味四神丸治疗虚寒便秘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40~50岁8例,51~60岁39例,60岁以上者15例;病程在5年以下者38例,5年以上者24例)疗效满意。方药及用法:补骨脂(酒炒)、生姜各180g(切片),吴茱萸180g,炒五味子、肉豆蔻(煨)各120g,川椒(微焙)30g,精制硫黄18g,大枣80枚。先煮沸生姜,后入大枣煮至熟烂,去生姜及枣核,余药研成极细末,用枣肉和匀成条,手工为丸,阴干贮瓶备用。每丸重10g,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米汤送下,以上药1料为1疗程,服完病愈则停药,如未愈,续服1料。痊愈:大便一日或二日一行,排便时无所苦,粪质正常。好转:便秘时间明显缩短,其他症状和体征基本改善。无效:服药二料,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果:痊愈18例,好转32例,无效12例。其中只服一料者为41例,服药二料者为21例。认为虚寒性便秘是下焦阳虚,阳气不运,传导失职而阴凝于下,故通过温补肾阳可达到治疗目的。

7.治疗便血

张氏用四神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者,疗效较好。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近半年来有柏油样便,脘腹绵绵作痛,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面色白,四末不温,大便潜血试验(),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脾肾阳虚,脾不统血。方药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20g,地榆炭15g,肉豆蔻12g,五味子、吴茱萸、阿胶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再进半月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17]

8.治疗咳喘

应用本方治疗过敏性哮喘1例,疗效佳。患者病史3年余,每日晨起5时左右发作,持续0.5h后缓解,伴有形寒腰酸,咳前喉痒,干呕,吐出白色粘液痰后稍舒,大便稀,每日1次,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查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080/cm3。证属肾阳虚型喘证。治以补肾纳气以本方加紫苑、款冬花、降香各9g,5剂后咳喘减轻,食欲增加,二便正常,嗜酸性粒细胞降至128/cm3。续服10剂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18]。用本方加味治疗五更咳喘取得良效。患者咳喘3年,每于晨4时许加剧,吐大量泡沫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胸透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以温肾健脾法,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16g,五味子4g,肉豆蔻12g,吴茱萸9g,生姜3片,大枣12g,白芥子12g,炒莱菔子16g),15剂症状好转,改丸剂,每次9g,服3个月,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19]。黄氏报道四神丸加味治愈痉挛性支气管炎[20]

9.治疗遗精

田氏用四神丸加味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滑精病例,效果显着。证见面色无华,神倦乏力,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滑精频繁,舌质淡嫩,舌苔白滑,脉沉而无力。方药:肉豆蔻、五味子各12g,补骨脂、大枣、山萸肉各30g,吴茱萸6g,生姜10g,白芍24g。服15剂痊愈[21]

10.治疗遗尿

李氏应用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20例,均获痊愈。服药最多者4例,少者1剂,一般以2~3剂获愈者较多。随访一年以上,疗效巩固,无复发者。治疗方法:取猪膀胱1具去尿洗净,将补骨脂5g,五味子4g,熟肉豆蔻5g,吴茱萸5g,益智仁5g(此为小儿药量,成人酌加)装入猪膀胱内,把口扎好,用粗针头将膀胱刺数孔,放入盆内,加水1.5kg,煮沸1h,去渣及汤液,取猪膀胱切片食之。成人1次服完,小儿可分2~3次服完。如10岁以下小儿服食有困难,可取汤服之亦佳。遗尿一症乃膀胱气化失约,而膀胱之气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故以四神丸温补肾阳,以固其本,加益智增强缩尿之功,妙取膀胱,具引药直达病所,以助膀胱气化[22]。刘氏用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症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15岁者20例,18~35岁者5例;(年龄4~35岁;病程5个月~15年)。基本方药:补骨脂、熟肉豆蔻、吴茱萸、益智仁各6g,五味子5g,猪膀胱1具。用法:将上药装入猪膀胱内,将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膀胱刺数孔,放入盆内,加水1.5kg,煮沸1h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膀胱切片食之。成人1次服完,小儿可分2~3次服完。治疗结果:显效(遗尿症状消失,追访无复发)者17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但遇天冷又复发)者7例;无效(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停药后又复发)者1例[23]。薛氏也用四神丸加味以及中药与猪膀胱同煎法治疗小儿遗尿6例,均获痊愈。处方:补骨脂9g,吴茱萸6g,五味子9g,肉豆蔻7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8]

11.治疗鼻鼽

用四神丸治疗清晨发作之鼻鼽,疗效确切。治疗的5例患者均有过敏性鼻炎(鼻鼽)反复发作史,病程在2~8年;均有使用扑尔敏、抗生素治疗史。临床特点:清晨发病,阵发性鼻痒、喷嚏,继而流清鼻涕,鼻塞;持续发作数十分钟,重者达1~3h;常年间歇性发作,冬季尤甚。证见畏寒肢冷,面白肢凉,乏力易患感冒,便溏溲清,舌淡脉沉,鼻腔检查见鼻甲粘膜苍白水肿,对1%麻黄素敏感。以四神丸为主方加味治疗:五味子15~30g,肉豆蔻10~20g,补骨脂10~20g,吴茱萸5~12g,黄芪10~30g,白芷6~10g,苍耳子6~10g,生姜、大枣酌量,不煎服,每日1剂,夜晚1次顿服,或于发病前0.5h顿服,连服7剂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物。结果:5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皆明显好转,鼻痒减轻,喷嚏明显减少,清涕消失,鼻腔通气改善,鼻镜检查:鼻甲色泽转红润。续治2个疗程,3例患者随访1年未再复发,2例失访[24]

12.其它

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20g,五味子、肉豆蔻、陈皮各10g,吴茱萸6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矢气过频,证属脾肾阳虚者,应用四神丸加味(补骨脂20g,当归、五味子各10g,吴茱萸、升麻、肉豆蔻各6g,黄芪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脾肾阳虚,胃气下泄所致的阴吹,应用四神丸治疗五更时分发作的病证如五更发热、五更腰痛、五更腹痛、五更心痛、五更头痛、五更发痉等均取得较好效果[19,25~29]。另报道四神丸加减治疗奶山产后不食[30]及耕虚寒性久泻31]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 甄汉深,辛宁,韦洪.四神丸质量控制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3):2

3 胡隐恒.四神丸及其组成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1;(9):30

4 周汉清.运用《内经》时间医学治疗五更泻临床观察.新中医,1994;(11):20

5 马文华,喻娟华.加味四神丸汤治疗五更泻.云南中医杂志,1990;(3):30

6 金永海.加味四神丸(汤)治疗五更泄泻28例.陕西中医,1990;(5):224

7 袁祥云.五更泄30例治验.中医杂志,1986;(8):51

8 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9 薜智谷.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泄泻.江苏中医杂志,1984;(2):64

10 陈金锭,冯建华.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7;11(2):45

11 王琦,殷玉生.四神丸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顽固性腹泻8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59

12 周建.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腹泻31例.陕西中医,1984;5(2):12

13 史青春,许丽杰,孙本林.四神丸合西黄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4;(1):23

14 单玉森,许敏.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山东医药,1992;37(9):59

15 张迪,邹桂英,回秀利.痛泻要方合四神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附187例分析.黑龙江中医药,1986;(6):23

16 余惠民.加味四神丸治疗虚寒便秘62例小结.中成药,1989;(4):45

17 张立正,姜爱民.四神丸新用.新中医,1994;(2):55

18 李启英.四神丸治疗过敏性哮喘.浙江中医杂志,1989;(6):281

19 胡乃珂.四神丸治疗五更发病验案.陕西中医,1995;(7):322

20 黄良月.四神丸加味治愈痉挛性支气管一得.光明中医,1990;(6):24

21 田荣男.四神丸加味治疗滑精验案.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

22 李玉武.四神丸加味治疗遗尿20例.中医杂志,1982;(2):14

23 刘润林.四神丸治疗遗尿症25例.湖南中医杂志,1997;7(5):37

24 周小军.四神丸加味治疗晨鼽.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3):30

25 吴忠贤.四神丸临床运用举隅.湖北中医杂志,1992;(5):36

26 张立正,姜爱民.四神丸新用,新中医,1994;26(2):55

27 张立正,姜爱民.四神丸新用,黑龙江中医药,1993;(6):30

28 钟红兰.四神丸(汤)临床应用进展.新中医,1994;26(7):62

29 陈峰.四神丸证治举隅.内蒙古中医药,1989;(1):18

30 孙德聪.四神丸加味治疗奶山羊产后不食.中国兽医学杂志,1990;(3):47

31 刘春雨.四神丸加减治疗耕牛虚寒性久泻.中国兽医学杂志,1991;(1):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