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吸附作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塑料粘接技术手册》第13页(700字)

这种理论把粘接看作是一个表面过程,即粘接作用是胶粘剂与被粘物分子在界面上相互吸附而产生的。

物理吸附理论认为,胶层的形成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胶液的多数分子由于布朗运动,在溶液中向被粘接的物体表面运动,这时,只有两种材料结构相似(即极性胶粘剂与有极性被粘接物体,或非极性胶粘剂与非极性被粘接物体)才能得到良好地粘接,而极性材料与非极性材料不能很好地粘接。第二阶段是吸附作用,当胶粘剂与被粘接的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时,开始出现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后胶粘剂形成固体,完成粘接作用。

总之,吸附理论认为胶粘剂之所以能把两个制件连接起来主要是由于范德华力与氢键等作用所致。吸附机理如图1一8。

图1-8 粘接机理图

用吸附理论解释粘接机理虽然比较广泛,但仍不能圆满解释下列一些现象:

①聚酰胺的极性大,但由于它有较高的结晶度与密度,而使它难于扩散,故粘接力差,而某些非极性高分子化合物之间(如聚异丁烯、天然橡胶)却有很强的结合力。这点显然不能用吸附理论来解释。

②剥离胶粘剂的薄膜时,所做的功10-3~10-6J/cm2,但克服分子间力所需的功却不超过10-5~10-4J/cm2

③粘接力受胶层剥离速度的影响。

上一篇:主价力 下一篇:机械结合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