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眼丛枝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58页(1683字)

【症状】:

眼植株的各个生长期均被侵染致病,不同器官感病后产生不同病状。

(1)侵染叶片 感病嫩叶狭小,淡绿色,叶缘卷曲,不能展开,叶片呈线状扭曲。成长叶片凹凸不平,卷曲皱缩,叶脉与叶肉间呈黄绿色相间的不定形斑驳。病叶多易脱落而成秃枝。

(2)侵染嫩梢 发病严重的植株,嫩梢顶部的畸形叶全部脱落成秃枝,节间缩短,呈丛生扫帚状的褐色无叶枝群。果农称之为“扫帚病”。

(3)侵染花穗 发病的花穗亦呈丛生短簇状,花畸形不结果,若能结果,果少而小,无食用价值。病花穗褐色干枯,后经久不落(图3-1)。

图3-1 龙眼丛枝病

1.病枝 2.病叶

【病原】:

本病病原为线状病毒。在电镜下可见到分布在细胞质内成束的线状病毒粒体,大小为300-2500×14-16毫微米,亚基呈轮状排列。

【发病规律】:

本病可经嫁接传染。龙眼的种子、接穗和花粉均可带毒。调运带病的苗木、种子和接穗是本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经。果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荔枝蝽和龙眼角颊木虱能传本病,使龙眼丛枝病在果园内或邻近果园间扩展、蔓延的自然传播介体。汁液摩擦不会传染。

龙眼各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不同。一般如红核仔、仔、大粒、油潭本、赤壳、福眼、蕉眼、大乌圆、石硖等品种较感病,而乌龙岭、信代本、东壁、广眼等品种较抗病或耐病。

不同季节的新梢发病严重程度不同,一般春梢容易发病,因为,春梢期害虫发生较多,使之发生严重。秋梢抽发不整齐,在寒潮来临时,叶片尚未老熟也容易发病。幼龄树一般比成年树发病普遍,受害也较严重。嫁接苗和高压苗(驳枝苗)较感病,实生苗较少发病。

【防治方法】:

本病主要通过繁殖材料传播,因此在防治上应采用以培育无病苗木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防病害蔓延。

(1)在调运种苗、接穗时,要严格检查,不要把病苗、病接穗和带病种子,带回本地区和新果园,以防本病传入无病区。

(2)培育无病苗木。用无病品质优良的母本树种子或接穗育苗,禁止在病树上高压苗木或采接穗。

(3)无病区或新建果园,应选择种植抗耐病品种。

(4)幼龄树或新建果园,如发现个别植株发病,应及早砍除烧毁。

(5)在春、夏和秋季采果后,及时防治蝽象、白蛾蜡蝉、龙眼角颊、木虱等果园害虫,减少害虫传播病毒的机会。

(6)对轻病树及时剪除病枝梢和疏去花穗,可有效减少田间毒源和病枝、病穗消耗养分,有助于挖病壮树和防止可能的花粉传病,延长结果年限。

(7)加强栽培管理,在龙眼生长中,注意适时施肥,促使树体健壮,提高抗病力。采果前后必须注意施用氮、磷、钾肥,促进秋梢及时萌发充实,增强抗寒力,可减少秋梢发病。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本病又称秃枝病、鬼帚病、麻疯病等。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浙江和台湾等华南龙眼产区。龙眼感病后,病树树势衰退,病树的花穗、枝梢生长畸形,不结实。在福建和广东部分龙眼产区,其病株率达20%-100%,一般减少10%-20%,重者达50%以上,严重受害时,全株不结果,该病已成为当前龙眼重要的病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