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贡蕉枯萎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04页(1515字)
【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发病。苗期症状不明显。成株接近结果期症状明显,病害表现为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两种症状。
叶片倒垂型黄化 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特异黄化,多在叶片边缘出现,然后逐渐扩展到中肋。感病的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变褐色而于枯。
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 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里扩展开裂达心叶。并向上发展达叶片处。裂口褐色于腐,最后叶片变黄。如叶片不倒垂,植株枯萎较慢,叶片倒垂者则枯萎较快。
病株多数在未现蕾结实时即枯死。个别不枯死的则果实发育不良,品质差,产量低。母株发病以至枯死后,其根茎通常不立即死亡,仍能长出新的吸芽,能继续生长,到了生长中后期才发病。
两种类型症状的病株纵切或横切均能在假茎和球茎内见到维管束有黄色至褐色斑点或线状,后期呈条形或块状(图5-3)。
图5-3 西贡蕉枯萎病
1.病株 2.病茎纵剖面和横切面 3.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本病原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病原菌的孢子座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有3-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散生在菌丝上的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很多,单胞或双胞,卵圆形。菌核蓝黑色。厚垣孢子椭圆形至球形,顶生或间生,单个、两个或串生。
【发病规律】:
本病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病菌从蕉株的根部或球茎感染而引起发病。调运带病的吸芽和粘有病土的种苗,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蕉农自病区取苗种植及将残株废弃于水沟,又随灌溉水,农具等传播病害。当母株发病枯死后,病菌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
土壤粘重,酸性较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及伤根能促进本病发生。发病高峰出现于每年10-11月间。
【防治方法】:
(1)实行检疫,严格限制从国内外病区输入粉蕉,西贡蕉。引种台湾及国外香蕉时,要隔离种植观察两年,如无发病后才可逐步推广种植。
(2)种植抗病的蕉类。选择无病地区种植无病的组织培养苗。
(3)发病率在10%以上的香蕉园,处理病株后轮作水稻或甘蔗2年以上,对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有良好的效果。
(4)发病率在10%以下或开始发病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并进行病穴土壤消毒。病穴消毒在植蕉前7天进行,先将病穴挖松,再以32.7%的威百亩300倍液淋浇病穴土壤,每株用5-10公斤药液。或以两个株距的边缘为界,将界内病株和健株(可能已染病)连同土壤挖起,就地晒干烧毁,并在香蕉园内撒施大量石灰,或每平方米喷2%福尔马林液10公斤杀菌。
西贡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sf.Cubense Snyder et Hansen)又称黄萎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是世界香蕉产区一种毁灭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在我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局部产区。国内只为害西贡蕉(广西)和粉蕉(海南、广东),国外主要为害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