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图278)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612页(2386字)

图278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野生与栽培均有。

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鉴别】

1.白术 根茎呈不规则拳状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瘤状突起,断续的纵皱沟纹和明显的须根痕。顶端有茎基残迹或芽痕。下面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侧渐细,有的留有一段木质地上茎,俗称“白术腿”。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或有裂隙,外圈黄白色,中间较深,略有“菊花纹”及棕色点状油室。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带粘性。

2.冬术:外形似白术。因系直接晒干,故质地较白术柔润,断面红黄而油润。

以个大、体实无空心、断面黄白色、无地上茎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杂质。

(二)切制

除去杂质,润透,切厚片,干燥。

(三)炮炙

1.土制 取白术片,用伏肝细粉炒至表面挂有土色,筛去多余的土。每100kg白术片,用伏龙肝细粉20kg。

2.麸制 麸皮撒入热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加入白术片,迅速翻动,炒至色变深,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白术,用麸皮5~10kg。

3.炒制

(1)炒焦:取白术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2)炒黄:取打碎白术,大小块分开,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凉,大小块掺匀。

4.米制 将米撒入锅内,待米冒烟时,倒入白术片,用文火炒至米成黑色,白术呈焦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米,放凉。每500kg白术,用米100kg。

5.泔制 将白术片用米泔水拌匀,浸泡至透,捞出,晒干。每500kg白术,用米泔水500kg。

6.制炭 取白术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皮焦黑时,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7.盐制 将白术片用微火炒至外皮焦黑时,喷入盐水取出存性。每500kg白术,用食盐15kg。

8.蒸制 取白术片蒸8小时,趁热倒出,晒1天,或文火烘干,加入本次蒸出的白术汁适量与白术拌匀后,再蒸再拌,第3次蒸4小时,至外黑如漆,内呈酱色为度,趁热取出铺散,晒干或文火烘干。

【性味归经功效】

苦、甘,温。补气促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应用】

1.寒湿痹痛、带下等证 本品甘温补,苦温燥湿,可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带下等证,常与苍术等配伍。白术偏于补,苍术偏于燥,其相配燥湿效力较佳。

2.饮邪内停 胸胁胀痛,小便不利。由于脾虚不运,痰饮内停,胸胀痞满,常与茯苓、桂枝、甘草配伍,如芩桂术甘汤;治疗脾胃虚寒的腹痛,胸胀、吐泻,常与人参、干姜、甘草等配伍,如理中汤;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泽泻等配伍。

3.脾虚气弱,肌表不固汗多 常与浮小麦、黄芪等配伍。

4.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本品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与砂仁配伍。若血虚有热胎动常与当归、川芎、白芍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15g。燥湿利水、自汗等证宜生用;中气下陷,胎动不安,宜炒用。

本品有燥湿伤阴之弊,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燥渴便结者,不宜服用。

【备注】

《本草汇言》:“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脾虚不健,术能补之;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白术内酯A、B及糖类(主要为甘露糖、果糖)等。白术有降血糖、利尿、抗凝作用,并能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原减少的作用。有抗溃疡和肿瘤的作用。

本品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主治湿盛脾虚证。白术补气健脾作用较强,苍术燥湿化浊作用较强。脾虚证多用白术;湿阻脾胃实症多用苍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