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图35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772页(1634字)

图354 蜈蚣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In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蜈蚣喜栖于石隙下及朽木间或阴湿地带,现多为家养。

主产浙江、江苏、湖南等地。

【性状鉴别】

蜈蚣虫体呈扁平长条形。长9~14cm,宽0.5~1cm。全体由22环节组成,最后1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两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节有足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

以条大、完整、腹干瘪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竹片及头足。

(二)切制

用时剪碎。

(三)炮炙

1.熔制 取蜈蚣先将头足除去,用文火焙,焙至黑褐色,不得焦。

2.炒制 取蜈蚣微炒至酥,研细。

3.酒制 刷净灰土。除去竹片及头、足,喷适量白酒,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筛去灰屑即得。每1kg蜈蚣,用白酒0.2kg。

4.油制 取原药拣净杂质,油炸后服用。

【性味归经功效】

温、辛。归肝经。有毒。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 本品善走窜,有息风通络的功效,其作用比全蝎强,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诸种痉挛抽搐等证,如止痉散。亦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半身不遂等证。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证 本品可以毒攻毒,治疗疮疡肿毒,常与雄黄,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治疗疮疡肿毒颇佳,与茶叶芎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治疗毒咬伤,可将本品焙黄,研细末送服;或与大黄、生甘草配伍。

3.风湿顽痹 本品有通络止痛功效。可与独活、威灵仙、防风等配伍治疗上述证。

4.顽固性头痛 本品善于走窜,通络搜风,治疗顽固性偏正头痛,常与白僵蚕、天麻、川芎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孕妇忌服。

【备注】

《别录》:“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品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有抗惊厥作用;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上一篇:刺蒺藜(图351) 下一篇:全蝎(图3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