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视光学手册

棱镜作用

书籍:视光学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视光学手册》第31页(1221字)

当一束光线通过棱镜时,光线会发生弯折,偏向棱镜底,其弯折的大小由折射角及折射率所决定。正镜片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底朝光学中心、顶朝镜片边缘的棱镜所组成的;而负镜片则可被看成是由一系列底朝镜片边缘、顶朝光学中心的棱镜所组成。当光线通过镜片的非光学中心部分时也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被称为棱镜作用(prismatic effect)。对于一个给定的屈光度镜片,离开光学中心的距离越远,其棱镜作用也越大。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镜片发生偏折后到达眼睛,从眼睛看来,似乎物体的位置并不在它的原位,而是直接位于光线偏折的方向(图2-5)。

虽然对于棱镜像移量,在光学上可以用百分之一弧度(centrads)或圆弧度数(degreesof arc)来计量,但是在眼科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用棱镜度(prism dioptres,用△表示)来表示它的移位量。光线通过一棱镜,使物体在1m远处产生lcm的像移量,称为1棱镜度(1=0.01rad=0.573°)。

对于棱镜的表述,不仅是棱镜度,而且还有底的朝向,应标明底朝上或底朝内,如果底顶线处于斜向位置,则还需标明其子午线的度数,如底朝上120°。

2.5.1 棱镜镜片

棱镜可以与普通眼用镜片合并作用。同时,其镜片本身的屈光度也可产生棱镜作用。此时,镜片的边缘呈现一边厚(底)一边薄(顶)。

2.5.2 合成棱镜

合成棱镜(compounding prisms)具有不同方向的底,由两片棱镜所组成。我们可以用向量图的方法得到它们合成的单一棱镜作用。按比例画出两个棱镜底顶方向的线条,并由此画出平行四边形,而其对角线的长度与方向则表示了总的棱镜作用的大小和方向(图2-24)。合成棱镜底顶线的位置角度可用公式求出,即tgθ=V/H。θ是底顶线的角度,H是水平方向的棱镜度,V是垂直方向的棱镜度。

图2-24 合成棱镜

2.5.3 移心及棱镜作用

通过镜片的光线由光学中心移出,称为移心(decentration)。移心量由光学中心至光线点的距离测出,单位为cm。通过该点的光线定会产生棱镜作用。

棱镜作用的量为移心量与镜片屈光度的乘积。公式为:P=CF。式中P为移心棱镜度;C为移心量,单位为cm;F为镜片屈光度。如果为正值,底与移心方向同向;如果为负值,底与移心方向相反。对球柱镜片的移心棱镜度的计算,则必须首先分别算出两个主子午线的移心量和移心棱镜度,然后求其合成作用。

上一篇:镜片像差 下一篇:光度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