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新药临床应用手册二》第420页(2285字)

【化学名称】2,5-双(1-吖丙啶基)-3-(2-羟基-1-甲氧基乙基)-6-甲基-p-苯醌氨基甲酸酯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本品为烷化剂类抗癌药。

抗肿瘤作用:小白血病L 1210使用本品可完全治愈(存活60d),且对晚期白血病L1210小鼠有延长生命的作用。本品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接种有小鼠白血病L1210、C1998、艾氏腹水癌、肉瘤180(腹水型)、大鼠腹水肝癌AH13、44、66、130、272、7974的动物均有延长生命的效果,且对小鼠由甲基胆蒽诱发的癌,C3H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品对小鼠白血病的化疗指数高于甲氨蝶呤、丝裂霉素C、环磷酰胺、三亚胺醌。用大鼠和小鼠作试验,认为本品与其他抗癌药(阿糖胞苷、阿霉素、5-FU、丝裂霉素C、色霉素 A3等)合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体外试验发现本品的杀肿瘤细胞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DNA、RNA 的生物合成。

急性毒性(LD50):小鼠口服,28.6 mg/kg;大鼠口服,27.3 mg/kg。口服 1 mg/d,共 7d,红细胞数、血细胞比容值、血小板数、网织红细胞数在给药结束后第3日减到最少,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在第 2 日减到最少,以后逐渐恢复,5~ 19 d恢复至正常值。大鼠口服 5周,1 mg/kg以上见体重增加明显受抑,与剂量相关,各脏器重量也减小,雄性给 1 mg/kg以上,雌性 2 mg/kg以上见造血功能障碍,病理检查表明高剂量组出现毒性。大鼠口服26周,0.48 mg/kg组见体重增加受抑,雌鼠白细胞减少,各组均见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加、淋巴细胞减少。生殖试验:小鼠、大鼠未见明显致畸作用,但大鼠见新生动物平均体重明显减轻、尾椎化骨核数有轻度减少倾向。

【药代动力学】14C 标记的本品给小鼠口服后 24h内,尿及粪中的排泄量分别为47% 、30% ,体内残留量约3%,放射自显影表明口服后 1h放射性最高浓度存在于肝脏、肾脏、胆囊、膀胱、肠道内容物等,其次向肺、脑垂体、唾液腺、毛囊也有高浓度移行。

【适应证】肺癌、恶性淋巴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观及客观症状的缓解。

【剂量与用法】口服,成人 1 ~ 1.5 mg/d,分 2 ~ 3次服。随年龄、症状、体重适当增减。

【临床评价】302 例中单用本品的 238 例,96 例有效(40.3%);并用其他抗癌药的 64例,40例有效(62.5 % )。总有效率 45%。其中肺癌有效率为 22.5 %(11/49),恶性淋巴瘤 58.6%(51/87),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79.6 %(43/54)。

【不良反应】1 765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5.0 %

1.血液:白细胞减少(发生率 16.9 % )、贫血(8.1 %),偶见血小板减少(4.7 %)、出血倾向、骨髓抑制等,出现异常时应停药、减量。

2.过敏:偶见过敏症状,出现时应停药。

3.肝脏:偶见肝功能损害。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10.4 % ),偶见恶心呕吐(3.3 %)、腹泻等。

5.其他:偶见全身倦怠感、脱毛等。

【注意事项】1.禁用于骨髓功能受抑的病人,对本品有严重过敏史的病人。

2.慎用于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或并发感染的病人以及水痘病人(可能出现致命的全身障碍)。

3.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孕妇不宜使用。授乳期给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授乳妇女给药时应中止授乳。

4.小儿给药时,应特别注意不良反应,慎重给药。小儿及育龄病人给药时,应考虑对性腺的影响。大鼠给药见睾丸重量减轻、萎缩。

5.本品为剧药,必须由医师处方和指导使用。

6.因可发生骨髓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应经常进行临床检查(血象、肝功能、肾功能检查等),仔细观察病人状况。异常时应减量、停药。长期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强且具迁延性,应慎重。感染与出血倾向出现或恶化时应充分注意。

【制剂规格】片剂:每片含本品 0.25 mg、0.5 mg。

【贮存】室温保存,在包装注明的使用期限内使用。

【生产厂家】日本三共株式会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