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河南行》第34页(7033字)

中岳嵩山

在中原地区的西部丘陵地带,有一座险峻的高山拔地而起,它俯揽河、洛,上接云天,横贯于河南登封县境,东西蜿蜒一百五十华里,它就是闻名天下的嵩山。主峰峻极峰,雄伟挺拔,高达1584米。嵩山“峻极于天”,雄踞中州,称为“中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齐名,合称为我国着名的“五岳”。

嵩山由东西两座高山组成,东部的叫太室山,西部叫少室山。每山各有36峰,组成了嵩山72峰,峰峰有名。传说,很早以前,太室山下,建有纪念禹的第一个妻子、启的母亲涂山氏的庙宇,称启母庙。古时,“室”指妻子,“太室山”由此得名。现在太室山万岁峰下还有“启母石”。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洪水横流,民不聊生。大禹受命治水。禹以击鼓为号,其妻涂山氏闻鼓声送饭,凿石时禹化做,力大无比。一次跳石触鼓,涂山氏便赶忙送饭,见大禹是只巨熊,羞愧至极,于是回家化作巨石,再也不理大禹。大禹就对着石头大喊:“还我孩子来。“于是石头就在北方开了一个大洞口,夏启就出生了,故叫它做“启母石”。少室山下建有禹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的庙宇,同“太室山”相对,便称“少室山”了。

嵩山之顶为太室山中峰的峻极峰,乾隆皇帝曾游至此赋立碑,因而又称之为“御笔峰”。自古以来,游览嵩山必登临此峰。登临峰顶,极目远眺,南有箕山,西有少室。鸟瞰山下,山光水色,尽收眼底。从嵩山顶下来,向西行便到少室山,见到的又是一番景象。山崖陡峭,山峦层叠,群峰争艳,峡谷纵横,主峰顶上有“御寨山”,为金末屯兵抵抗元兵的兵营。

嵩山在古代又是帝王游幸之所。根据史籍记载,夏禹的父亲鲧封于崇山,崇山就是嵩山。汉武帝登嵩山,祭太室祠。嵩山有一个万岁峰,就是纪念汉武帝的。唐高宗李治曾于公元679年到嵩阳观,登少室山。武则天登基称帝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腊月登嵩山,封太室,禅少室,改汉代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表示她登封嵩岳,大功“告成”。武则天封嵩山之后,将年号也改为“万岁登封”。

由于历代帝王到嵩山封禅祭山、和尚道士在此建庙造观,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如少林寺、中岳庙、嵩岳寺塔、汉代三阙、法王寺、观星台、嵩阳书院等。

嵩山

元·郑裴

一重山隔一重云,

一涧花藏一涧春。

泉石住渠轻俗客,

烟霞元自重高人。

指开松影杖头湿,

踏破台根屐幽宗。

笑我青山未归老,

萧萧鞭软红尘。

游览线路

少林寺一日游

少林寺、塔林、乘索道游二祖庵、武术馆武术表演、全周影院、中岳庙。

少林寺二日游

线路安排:少林寺、塔林、观看武术表演、全周影院、乘索道上二祖庵、三皇寨、达摩洞、中岳庙。

嵩山三日游

第一日:少林寺、塔林、十方院、武术馆看表演、全周影院、达摩洞。

第二日:乘索道上二祖庵、三皇寨、中岳庙、中岳封神宫、观星台。

第三日: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太室山峻极峰。

少林寺

嵩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标志,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距登封县城15公里。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这座名寺的创始人是印度高僧沙门和尚跋陀(又名佛陀),他于公元464年经西域来到我国,深为孝文帝敬信,他长住嵩岳,孝文帝遂敕少室丛林,为之建寺,并让他在那里翻译佛经,传播佛法。因为寺院建于少室丛林中,遂命名为少林寺。

又过了三十余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广罗弟子,传授禅宗。佛教界称他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誉为禅宗策源地“祖庭”。达摩的禅定方法和过去的不同,他主要提倡静坐修心,称为壁观。意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壁观,就是面壁静坐,这样使“心如壁立,不偏不倚”。寺内现在还有一块“达摩面壁石”,石高三尺许,宽约一尺,上下呈椭圆形。相传达摩当年在少林寺曾“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少林寺初祖庵后五乳峰的山坡上,有一个山洞,是达摩当年九年面壁的地方,称为“达摩洞”,数百年来,成为游人必至的地方。相传在洞壁上,隐约可见一僧,默然静坐。唐、宋以来的文人学士,凡来少林寺者,多题诗赞颂。面壁石也因此更加出名,简直成了少林寺最神圣的法物。寺僧把它从岩壁上凿取下来,先放在初祖庵后的达摩亭里,后移入法堂供奉。

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开国有功,从此僧众常习拳术,禅宗和少林武术负有盛名,广为流传。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亭、地藏殿和千佛殿(又名毗卢阁)、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占地3万平方米,寺院内翠柏苍郁,红墙飞檐辉映,木钟鼓,佛号禅音,庄严肃穆。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游览的胜地。千佛殿有着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白衣殿内有清代《少林寺拳谱》、《十三和尚救唐王(李世民)》壁画。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在此立候达摩,雪深及膝,故又叫立雪亭。寺内存有唐以来的碑碣石刻300余品,以唐王告少林寺主教碑,以及苏轼、米芾、蔡京、赵孟頫、董其昌、日本僧人邵元撰书的碑刻最为珍贵。

登封主要宾馆酒店

少林国际大酒店

地址:登封市区东部

嵩山宾馆

地址:登封市区中岳大街48号

少林寺武术馆

地址:少林寺东侧700米

登封主要旅行社

登封国际旅行社

地址:登封市中岳大街171号

登封嵩山少林旅行社

地址:登封市旅游局院内

少林寺塔林

位于少林寺西300米处,为历代和尚墓地。佛教僧侣葬俗,僧人圆寂后予以火化,其骨殖建塔贮葬。塔林现存自唐至清的砖石墓塔220多座,式样繁多,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有圆形、瓶形等,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国际少林武术节

每年9月在嵩山举行。少林武术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着名流派,创于北魏,盛于隋、唐,原为少林寺僧人健身自卫之用,自从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助李世民统一中国后,少林武术名震天下,少林寺亦因之蜚声海内外。少林武术内容十分丰富,按性质分有内功、外功、轻功、气功、硬功等;按技法分有拳、枪、刀、剑、棍、叉、鞭等百余种,九百个套路。少林武术体现一个“硬”字,以刚为主,刚柔结合,“动如风,站如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是其基本要求。使用器械“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刀如猛,剑若游”。由于少林武术不仅技艺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健体强身的功用,所以深受海内外人们喜爱。为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少林武术,1988年开始,每年9月在嵩山举办盛大的国际少林武术节,节日期间举行气功表演,进行散打、武术对练等技击比赛,并组织游览黄河,领略黄河沿岸古老的中原文化。

中岳汉三阙

嵩山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阙就是古代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两相对称的建筑物,往往都建造得庄严,中岳三阙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阙。

太室阙位于中岳庙前400米处,建于汉元初五年(公元118年),是太室祠象征性的大门。少室阙位于少室山东麓,少室庙前。据说,少室庙里塑启母涂山氏之妹像,后损毁。少室阙为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前后(公元123年)颍川太守朱宠所建。启母阙立于嵩阳书院东边启母庙后,也是朱宠创建的。启母庙是为纪念夏启的母亲涂山氏修建,后讳西汉景帝名,改名开母阙。三阙均有各种浮雕图案,形象逼真。

中岳庙

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的中岳庙,是游嵩山必到之地。它是我国最早的道观之一,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

中岳庙最早建于秦代,称“太室祠”。后来,中岳庙址几经变迁,直到唐朝时才固定在今天这个位置,清乾隆皇帝时,按照北京故宫布局格式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因而有“小故宫”之称。

整座庙宇中华门开始,依次为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崇圣门、化山门、峻极门、嵩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共11进。庙内琼台楼阁,亭殿碑廊,排列有序,庄重古朴:山峦环拱,参天古柏,遮天蔽日。主建筑沿中轴线从南向北,由低到高,渐次建设。两侧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九龙宫、神州宫等五个宫院。庭院中现存有汉至清代古柏树达300余株,形态奇特,如“卧柏”、“柏”、“荷花柏”等,生动逼真,世所罕见。

谒中岳庙

清,乾隆皇帝

正正堂堂地,

巍巍焕焕景。

到来瞻气象,

果足庆平生。

惬我长年愿,

陈兹祈岁情。

忽闻鸾鹤韵,

疑有列仙迎。

中岳庙

明·张朝瑞

巍巍庙貌俯中原,

开辟名区此独尊。

影倒天心环日月,

形蟠地轴老乾坤。

周家岳降神如在,

汉室嵩呼碑尚存。

风雨阴阳权造化,

西来佳气接昆仑。

嵩岳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嵩山南麓,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密檐式砖砌佛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4)。隋唐之际,寺院屡经扩建,改为今名,楼台亭阁,毗连相映,极尽富丽。武则天时曾一度改为行宫,唐代以后衰落。原有建筑仅存嵩岳寺塔,其余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白衣殿等均为清代所建。塔高约40米,周长33米,壁厚2.45米,共十五层,平面呈十二角形。塔的建筑,系用小青砖、糯米汁拌黄土泥垒砌,工艺精湛,历经1400多年,仍巍然耸立,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观星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登封县东南三十里的告成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诏令郭守敬、王恂主持改革历法,在全国设立27处观测站,此台为观测中心。观星台为砖石混合结构,方形平面,下大上小,高9.46米,连同台顶小室通高12.62米,台基边长16米多,台顶平台边长8米余,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郭守敬曾在此测量晷景,利用所得观测数据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比现在通行的公历早300余年。郭守敬通过测量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日5小时49分20秒,与现代测定的时间相比,仅差26秒,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高度发展的科学水平。观星台南有周公祠,祠前立石圭表,上书“周公测景台”五字,为唐天文学家僧一行所建。

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城北2.5公里。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原名嵩阳寺,隋唐时名嵩阳观,五代后周时名太乙书院,宋初名太室书院,后改今名。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此讲学。院内有古柏三株。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来到嵩山嵩阳观游玩,一进门,看见一棵柏树,树干挺拔,枝叶茂密,长势奇伟壮观,不禁连声称赞:“壮哉!壮哉!”伴驾群臣急忙随声应和,汉武帝便封这棵大柏树为“大将军”。封罢大将军,又往后院游观,来到正中院,迎面又是一株参天巨柏,比“大将军”更为雄伟壮观。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前院的柏树被封为大将军,这一棵咋封呢?不封吧,情理不顺:封吧,想不出合适的封号,便指着面前的大柏树说:“朕封此柏为二将军。”小的柏树被封为“大将军”,高兴得前俯后仰,结果笑歪了身子。大柏树听到自己被封为“二将军”,心里窝火极了,于是肚子被气破了。汉武帝封了“大将军”、“二将军”,继续向后走去,又是一株更为高大茂盛的柏树,就更没法改口了,只好一错再错的封为“三将军”了。“三将军”为此十分恼怒。它憋着一口气,突起一枝直窜天际,犹如剑拔弩张,摆出一副与天比高的架势。只可惜它在清康熙六年(1167)十一月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如今,嵩阳书院西墙上,还嵌有一幅明末雕凿的“汉柏图”。

院外西南隅立有“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高约8米,为嵩山最大石碑,刻于唐天宝三年(744)。宰相李林甫撰文,书法家徐浩所书,为唐隶之佳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