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陕西旅游出版社《中国行旅游手册北京行》第79页(1958字)

香山是北京着名风景区,坐落在西山东麓的一个山坳里,距城区20公里。自辽至清,历代都有皇族贵戚、名公巨卿在此建寺辟园,是一座胜迹遍布的山林古园。

香山旧称静宜园,昔日与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在玉泉山)并称北京四大名园。在18世纪时,它曾经是清代皇帝的行宫。在1860年和1900年两次遭劫,除琉璃塔外几乎全部被毁。经过整修,现在已有不少胜迹可供游览。

从东宫门(今香山公园北门)入园,不远便是眼镜湖。这里两泓池水,清亮如镜,一单孔石券桥横架其间,构成一副巨大的眼镜。眼镜湖右侧有“水帘洞”。由水帘洞再往西行,即可见到隐现于密林深处的“园中之园”——见心斋。斋坐西朝东,院中心有个半圆形小池。

由见心斋南行,即到“昭庙”。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班禅五世到北京“祝厘”(祈福),乾隆仿西藏札布伦喇嘛庙建此庙以欢迎他。昭庙西侧的琉璃塔为七层八然密檐式,高近30米,塔顶安放黄色琉璃宝瓶,层层都有铜铃,微风吹过,铃声悠悠,沁人心脾。此塔与昭庙同时建造,虽经两次大劫,依然保存完好。

出昭庙,沿山路而行,可见到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石碑。再往上便到了西山最高峰——“鬼见愁”。鬼见愁海拔557米。山并不高,但山势险要,多数游人爬至山腰已力不从心,视登顶为“鬼见皆愁”的难事,故俗称此峰为鬼见愁。

从鬼见愁下来向南行,可到达朝阳洞附近的“森玉笏”。那是一巨大的悬崖峭壁,因乾隆皇帝看它似朝臣手中的笏版,故赐名“森玉笏”。观赏完“森玉笏”后,便步入香山寺遗址。

香山寺始建于1186年,历代都有修葺,为香山28景之一。近代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焚毁,仅存石阶、石坊柱、石屏等遗迹。寺前有两株“听法松”依然挺立,据说站在树下方砖上跺几脚,可听到铮铮声,犹如金啼鸣,悦耳动听。

香山寺南是别致幽雅的双清别墅。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至北平,暂驻香山,毛泽东主席就在双清别墅内居住。

红叶是秋天的香山最诱人的风景,香山的红叶并非枫叶,而是黄栌树叶。这种树高约25米,叶呈卵形,枝密叶浓,姿态别致。它是落叶灌木,因其木质中含有大量黄色素而得名。香山的黄栌树是乾隆年间开始载植的,现已形成约有94000余株的黄栌林带。每当霜降以后,所有叶子在几天之内全部变红,把西山妆扮得分外娇媚动人。

乘318、333、360等路车可达香山

香山得名之三种说法

1.香山最高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在阳光映照之下,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香烟袅袅上升,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2.仿照江西庐山而来。李白名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有香炉峰,香山仿香炉峰之名,故名香山。

3.古时香山曾是杏花山,每年春季杏花开放,清香四溢,明代王衡记载:“杏树可十万株,香山之第一胜处也。”《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或日香山杏花香,香山也……”

香山冬有“积雪”,秋有红叶,春夏更是青翠宜人,更受文人喜爱。明代孙丕扬有:“人传宝地紫光收,天语香山翠色浮。”袁宏道也有诗:“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

旅游指南:

从动物园乘360路

从圆明园乘333路

从苹果园乘318路

均可到达

开放时间:8∶00-17∶00

电话:62591155-5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