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310页(2760字)

1.7 四个月来,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完成了广西津、宁明、上思、邕宁四个县的考察工作,并超额完成了睦边、靖西、德保、田东、田阳、百色、平果、武鸣、山、都安、扶绥、崇左、大新等十三个县和自治县的野外考察工作,找到大片橡胶宜林地和主要植物资源二百七十五种、动物资源五十九种,采集各种动植物、矿物、土壤、昆虫、真菌等标本三万多号。考察队根据调查,作出了龙津等十七个县的自然区规划和龙津、宁明、上思、邕宁、睦边、靖西等六个县的经济区规划。 (《光明日报》59.1.7.②)

1.14 新疆荒地概查工作基本结束。四年来概查荒地二亿六千六百七十多万亩,为利用土地和建立新疆的植棉基地开辟了道路。 (《今日新闻》59.1.15.P.3)

1.16-23 科学院治沙队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研究治沙规划工作,确定了全面改造利用沙漠的具体措施。 (《今日新闻》59.1.29.P.7)

3.20 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敖伦敖尔水库开闸放水(蓄水面积三十九平方公里、蓄水量一亿七千万公方)。 (《今日新闻》59.3.27.P.3)

新疆开始开发和综合利用伊犁地区野生原始果林。(《今日新闻》59.3.21.P.4)

3.27 广西僮(壮)族自治区划定融安、龙胜、睦边等十九县为油茶基地,并新植油茶林五百七十五万亩。 (《人民日报》59.3.27.③)

4.12 内蒙古淡水养殖面积,由一九五七年的三十九万亩扩大到四百三十多万亩。 (《今日新闻》59.4.13.P.3)

4.16 近年来,阿坝藏族自治州粮食总产量增加近二倍,牲畜增加四十多万头。 (《人民日报》59.4.18.②)

5.19 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建成一座现代化的蚕业试验站。 (《今日新闻》59.5.20.P.3)

6.7 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有关专(盟)、旗、县、市于五月间在内蒙古三盛公召开第一次治沙协作会议,讨论制定了《三省区有关专(盟)、县、旗、市第一次治沙协作会议协议》,并分别报请三省、区人委批示后贯彻执行。 (《内蒙古日报》59.6.7.①)

6.21 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耕地面积比一九四九年扩大近三百万亩,哈萨克人聚居的地方,已没有单一游牧经济的纯牧区;历史上缺粮的主要牧区阿尔泰专区,粮食总产量增加九倍,做到了自给有余。 (《人民日报》59.6.21.⑤)

7.6-24 内蒙古自治区举行第八次牧区工作会议。会议讨论总结了牧业生产成就,确定了一九六〇年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方针和任务。 (《人民日报》59.8.3.③)

8.4 到目前为止,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人民的牲畜头数,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三倍,一九五八年牲畜净增率达到42%;粮食产量增长了两倍。 (《今日新闻》59.8.5.P.5)

9.5-13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和国家科委在乌鲁木齐联合召开西北和内蒙古六省(区)第二次治沙会议。会议决定:在今年治沙工作的基础上,要求明年在一切能马上治理的沙区,普遍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沙运动。 (《新疆日报》59.9.15.①)

9.20-27 农业部在呼和浩特召开全国牧业区水利工作座谈会,讨论各省(自治区)水利工作的发展问题,交流工作经验。 (《内蒙古日报》59.10.7.④)

9.21 新疆畜牧兽医科学技术部门制成了一种预防牲畜口蹄疫的特效药——氢氧化铝甲醛疫苗。 (《新疆日报》59.9.21.②)

10.3 新疆又一大型综合水库——乌拉泊水库动工兴建。 (《今日新闻》59.10.10.P.3)

10.5 黄河内蒙古灌区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兴建。 (《人民日报》59.10.7.⑤)

10.13 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结束近三个月来的野外考察任务,编写出综合性和专题性报告二十一篇,绘制成各种图表二十一幅,为自治区合理配置农牧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疆日报》59.10.13.③)

11.1 宁夏黄河西岸总干渠工程动工兴建。 (《今日新闻》59.11.5.P.5)

11.4 云南省三百多个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面动工。 (《今日新闻》59.11.5.P.5)

11.25 据统计,国家无偿发放给西藏农牧民铁质农牧业生产工具三十万六千九百五十七件,平均每户可得一点五件。 (《人民日报》59.11.26.①)

11.28 吐鲁番盆地一座巨大的人造湖——鄯善洋海水库全面施工。 (《新疆日报》59.11.28.①)

12.2 甘南藏族自治州新修、续修草原灌溉渠道二十八条,扩大草原灌溉面积十万亩.四万三千多亩无水草场已得到灌溉。 (《今日新闻》59.12.3.P.6)

12.13 全国已有二百多万少数民族牧民结束了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基本上实现了定居。内蒙古草原所有的人民公社,都根据生产情况作出了定居的全面规划,积极建设定居地;新疆牧区人民公社的定居点达两千个左右,哈萨克族聚居的阿勒泰专区各人民公社,新建和扩建了一百五十个定居村;青海省牧民定居点遍布草原;甘肃省二十多万少数民族牧民70%定居。 (《今日新闻》59.12.14.P.4)

12.19 云南怒江流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试种“跃进一号”特种长绒棉成功。 (《今日新闻》59.12.20.P.5)

上一篇:一九六四年 下一篇:一九六六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