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民族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工作大事记1949-1983》第341页(5261字)
1.5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一九八〇年贵州省按自治区财政体制待遇对待,民族费多于往年,达到六千六百多万元。 (《贵州日报》81.1.5.①)
1.12 全国水利化区划川滇青藏高原区汇审工作会议在西宁举行。会议提出了本区内各个二级区、三级区的水利建设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拟订了本区简明水利化区划报告及附图、附表。 (《青海日报》81.1.12.①)
1.13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一座机械化养鸡厂建成。 (《新疆日报》81.2.9.①)
1.28 僾伲(哈尼)山寨——西双版纳景洪县红庄生产队,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改变了过去“刀耕火种”,连头牛都买不起的状况,一九八〇年分配达到人人钱过百(元)粮过千(斤)。 (《新闻稿》81.1.29.P.22)
2.2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决定:建立州林科所和琼中、东方、崖县三个林科所,研究热带防风林、速生丰产林和珍贵林木的栽培、保护和推广等工作。 (《南方日报》81.2.2.①)
2.10 西藏畜牧与草原工作者在拉萨举行座谈会,根据西藏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牧区畜草矛盾问题。 (《新闻稿》81.2.11.P.12)
2.16 一九七七年以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拨专款二十余万元,解决了五十七个民族山寨一万七千多人和一万三千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云南日报》81.2.16.①)
广西灵川县发现五棵有香樟和檀香味的古杉,树高都在二十米以上。 (《新闻稿》81.2.17.P.14)
2.17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农村牧区若干经济政策问题》布告。 (《内蒙古日报》81.2.17.①)
3.16 内蒙古自治区养鹿发展到一万二千九百多只。 (《新闻稿》81.3.17.P.2)
3.26 楚雄彝族自治州已有八千多个农副产品加工站,全州农村基本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新闻稿》81.3.27.P.12)
3.27 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久已绝迹的珍兽——蒙古野马。 (《新闻稿》81.3.29.P.22)
3.31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治理区划科研成果汇报和鉴定会议在集宁举行。会议听取和讨论通过了“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的科研成果报告。 (《内蒙古日报》81.3.31.①)
4.1 一九八一年,云南省农村集体和社员私养大小牲畜总数达一千四百二十五万六千多头,比上年增加近七十万头。其中,社员私养大牲畜达一百万头,比上年增长一点六倍,占全省大牲畜存栏总数的16.2%,私人养羊一百八十多万只,比上年增长80%多。 (《云南日报》81.4.1.①)
4.8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抓紧落实好生产责任制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农村和半农半牧区尽快落实生产责任制,大力组织群众投入春季生产。 (《内蒙古日报》81.4.10.①)
4.19 广西大新县发现一种稀有的白叶猴。 (《新闻稿》81.4.20.P.18)
4.23 贵州省有名的穷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粮食产量较一九七九年增长了7.4%,返销粮减少了三百一十四万六千多斤,大牲畜增长10.4%,生猪增长5.7%。 (《人民日报》81.4.23.②)
4.25 据统计,一九八〇年新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公社开始养鱼,鲜鱼产量达到一百五十多吨,比一九七九年增长了两倍。 (《新闻稿》81.4.26.P.12)
4.26 西藏自治区民族手工业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轻工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总结贯彻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恢复和发展民族手工业的工作,研究制定了办好全区民族手工业的有效措施。 (《西藏日报》81.4.26.①)
5.21 西藏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对西藏工作的指示,实行了减轻负担、休养生息的政策,农牧副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同一九七九年相比,粮食总产增长19%;油菜籽增长35.6%;牲畜总增率提高1.6%;集体副业收入增长6.7%。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新闻稿》81.5.22.P.6-7)
5.26-6.4 内蒙占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在呼和浩特召开牧区经营管理座谈会,座谈从民族特点和畜牧业生产特点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各种牧业生产责任制,把牧区工作推向新阶段的问题。 (《内蒙古日报》81.6.13.①)
6.7 内蒙古过去吃返销粮、拿贷款和救济的两万多个农业生产队实现粮食自给。 (《新闻稿》81.6.8.P.3)
6.22 内蒙古电子研究所进行草原牧区无线电话组网试验成功,并在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巴音哈太现代化草原投入使用。 (《内蒙古日报》81.6.22.①)
6.27 广西那坡县平孟公社农信大队卡怀生产队发现一年四次开花,一年四熟的一株奇特的“四季菠萝蜜树”。 (《人民日报》81.6.27.①)
7.7 据查明,新疆哈密地区珍贵的白骆驼有一百峰。 (《新闻稿》81.7.8.P.12)
8.12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校种植新疆哈密瓜成功。 (《湖南日报》81.8.12.①)
8.20 据调查,一九八〇年,内蒙古平均每人家庭副业纯收入为九十点三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4.3%。 (《内蒙古日报》81.8.20.①)
9.6 西藏荒无人烟的双湖草原(面积八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经过西藏牧民的五年努力,建成了拥有七十九万四千多头(只)牲畜的新牧场。 (《新闻稿》81.9.7.P.8)
9.7 西藏日土县平均每人分配收入达四百八十八元四角七分,名列全国之首。 (《西藏日报》81.9.8.①)
9.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饲养的各类牲畜达四十二万头(只)。 (《青海日报》81.9.13.①)
10.2 据统计,一九七九年以来,新疆各地造林九十七万多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保存总面积的31%,零星植树二亿九千多万株,为建国以来的25%,山区更新树木六万一千多亩,为建国以来的50%。 (《新闻稿》81.10.3.P.15)
10.4 青藏高原孟达林区的科学考察结束。考察证明:孟达林区汇集了三个地区的植物有:青藏高原的青海云杉、柴果云杉、大果园柏等;泰岭山系的华山松、侧柏、猕猴桃等;华北平原的青杆、辽东栗、毛果旱榆等。经济植物有:人参、三七、羌活、贝母等名贵药材,红瑞木等油脂植物等。野生植物分布面广,生长速度快,比青海高原同类植物快二至三倍。这里还有如苏门羚等大量珍稀动物十余种,各种鸟类三十余种。所采集到的种子植物达三百六十多种、二百五十个属,其中小叶朴、扁核木、芍药等是青海高原其它地方从未发现过。 (《新闻稿》81.10.6.P.30)
10.6 内蒙古在落实牧区经济政策的同时,大胆改革不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走科学养畜道路。本年畜牧业生产取得了近二十多年来最好的经济效果:牲畜商品率比上年提高一倍多,出售牲畜比上一年增加二百七十八万头。(《新闻稿》81.10.7.P.16)
10.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政府拨发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少数民族饲养的近千头乳牛已发展到一万四千五百头,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五千头,基本达到户均乳牛一头。 (《内蒙古日报》81.10.14.①)
10.22 新疆各族农牧民的自留畜发展到一千多万头,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三分之一。 (《新闻稿》81.10.24.P.27)
11.1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为全区社队集体和社员个人颁发林业所有证。 (《新闻稿》81.11.16.P.2)
11.21 一九五六年以来,着名朝鲜族青年育种家柳昌银在延边高寒山区培育出“万宝六号”、“万宝十一号”和“长丰号”等七个良种,使这个高寒山区的水稻亩产由二百斤提高到八百斤。 (《新闻稿》81.11.22.P.17)
11.29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牧业人口人均分配收入四百七十五元,比一九八〇年增加十二元。户均收入达二千五百一十二元,比一九七九年增加九十六元,全县收入在五千元以上的牧户占5.5%。 (《青海日报》81.11.29.①)
12.4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西乌株尔公社第三生产队蒙古族牧民乌力吉承包的马群获特大丰收,今年总收入达四万三千五百多元,平均每人收入五千四百三十七元,由过去的贫困户,一跃而为全盟的“冒尖户”。 (《新闻稿》81.12.5.P.16)
12.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采取特殊措施,帮助贫脊山区的少数民族发展生产。这些措施是:一、对边境沿线一百零八个公社,分别实行了保证群众口粮不低于四、五百斤的政策;二、减免了农业税和收购粮三亿多斤,其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全部减免;三、普遍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等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四、去年和今年对三十三个边疆、山区县发给支援专款;五、享受民族贸易“三照顾”(自有资金,利润留成、价格补贴)的县由四十四个增加到五十七个;六、在自留地、自留山和家庭副业等方面,比一般地区更为放宽。 (《新闻稿》81.12.7.P.23)
12.12 国家投资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兴建了一座机械化优良牧草草籽繁殖场(拥有一万五千亩耕地,各种牧业机械六十多台)。 (《青海日报》81.12.12.①)
12.15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阿里地区实行更加放宽的政策。这些政策是:从一九八〇年到一九八五年免征阿里地区农业税;八五年以后,在阿里地区将实行轻税政策;自留地、自留畜的比例可略高于其它地区;在国营商业的指导下,阿里地区可以发展集体与个体商业、发展边民小贸易和发展民办公助的民间交通,推广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新闻稿》81.12.17.P.37)
12.1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鼓励社员个人植树。同时要在种苗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新闻稿》81.12.19.P.17-18)
12.30 内蒙古农牧学院兽医系副教授罗家铸等研究“干扰素诱导剂”在应用上初获成功,为我国采用“干扰素诱导剂”治疗家畜病毒性疫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蒙古日报》81.12.30.③)
12.30 云南省金平县顶青公社六六新寨苦聪人姬老三一家,承包集体的耕地产粮超万斤,交售国家粮食三千零二十斤,成为苦聪人的第一个“冒尖户”。 (《新闻稿》81.12.31.P.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