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802页(701字)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为急进的民主主义者。1916年回国,先后任《晨钟报》、《甲寅》月刊编辑,积极组织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6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7月至11月,写作和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热情歌颂和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标志着他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后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组织和领导了“五四”运动。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会见了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并介绍其去上海会见陈独秀,具体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
9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劳动音》,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领导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1924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旋负责中国共产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工作。1926年3月18日,领导了北京市学生、市民反对英、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战的示威。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逮捕。28日,在北京就义。
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大钊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