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259页(4168字)
(释文〕 依我看来,越国的军队虽然很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作用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虽然众多,也可以使他们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军作战。 度:揣度、推测。越人:即越国人;越国是吴国的近邻和敌国。一说指越过别国去作战。奚:疑问词,何、岂。胜可为:指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无斗:指无法用全力作战。
〔例1〕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扬州牧曹休率军进攻东吴,在夹石(在今安徽桐城北)被吴军打败。魏明帝本来已命贾逵领兵与曹休会合。贾逵部署各将领水陆并进,行出二百里,得知曹休大军战败,吴军正派兵阻断夹石通道。众将领不知怎么办好,有的想等待后继部队。贾逵说:“曹休对外兵败,对内路绝,进不能战,退不能还,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恐怕支持不了多久。敌军因为缺少增援部队,所以只敢追到夹石。现在我们急速行军,出其不意,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以挫伤敌人的士气’,敌人看到我军到来,一定会退走。假如我们等待后继部队,敌人已将险路切断,兵虽多又有什么益处!”于是加快速度行军,沿途设下许多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吴军从远处看到贾逵的部队,惊恐而撤走。曹休得以与贾逵会合,退兵回朝。
〔例2〕 前秦于淝水之战败北后,开始走向衰落,内部叛离四起,分崩离析。秦冠军将军慕容垂(鲜卑族人)与前燕(公元337年建国,370年被前秦所灭)故臣图谋恢复燕国,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在荥阳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史称后燕。慕容垂之子慕容农亦在列人(今河北肥乡县东北)举兵反秦,攻城掠地,一时步骑云集,众至数万人。秦长乐公苻丕闻讯大惊,立即派石越率步骑万余前往征讨。慕容农说:“石越素以智勇兼备而闻名,今不南拒大王(指慕容垂)而引兵北来,分明是畏惧大王而欺凌于我。既有轻我之心,我可以计取之。”部将建议应加紧整治列人城防,慕容农说:“善于用兵的人,靠的是团结士卒,取信于众,而不是靠别的什么东西。我们既举义兵,唯敌是求,当以河山为城池,单把列人城整治好,又有什么用呢?”石越率军逼近列人,慕容农派参军綦毋膝迎击石越前锋得手,石越锐锋顿挫。参军赵谦建议说:“石越甲杖虽精,人心危骇,机不可失,宜急攻之。”慕容农说:“彼甲在外,我甲在心。若白天交战,我将士看见敌人的外貌,便可能产生恐惧心理;若在夜幕降临时再发起攻击,则避开了敌人的精甲,攻之必克。”于是,慕容农勒令士卒严备以待,毋得妄动。此时,石越又立栅以自固。慕容农看到后,笑着对诸将说:“石越兵众士锐,不乘初至之锐气发起攻击,反而更立新栅,自固不战,我看他不过是一个无能的鼠辈。”暮色降临后,慕容农命诸军鼓噪而出,于城西列阵。牙门刘木请缨攻石越新栅,慕容农笑道:“凡人见到美食,都想饱餐一顿,怎么能独归于你呢?但你这种猛锐精神倒是值得嘉奖,可以惠你以先锋。”刘木简选四百壮勇,腾栅而入,秦兵披靡,慕容农以大军继之石越兵败身亡。
〔例3〕 南朝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九月,夏主赫连定派其弟谓以代率军攻北魏的鄜城(今陕两洛川县境内),遭到魏平西将军隗归等人的有力抗击,损失万余人。谓以代受挫,夏主赫连定便亲率数万大军,邀击隗归于鄜城东,并遣使到宋朝,约宋联兵灭魏,宋、夏共分黄河以北之地:恒山以东属宋,以西属夏。魏太武帝拓跋焘闻悉大怒,当即部署伐夏事宜。群臣建议说:“刘义隆(宋文帝)已率军屯驻黄河中流,如果我置宋军威胁于不顾,发兵西进,前寇未必能克,刘义隆必乘虚渡河,这样我们很可能失掉山东(指太行、恒山以东)之地。”拓跋焘向抚军大将军崔浩问计,崔浩说:“刘义隆同赫连定遥相招引,觊觎我国,其实也不过是虚声唱和,而很难付诸行动:刘义隆望赫连定首先进兵,而赫连定却盼刘义隆先期北进,二者都不敢为先;这好比是两鸡相连,不得同飞,难以为害。我当初认为,刘义隆北来,必然屯驻黄河中流,然后分东、西两路北上,东取冀州(治所在今河北冀县),西取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果真如此,陛下倒是应该慎重从事。如今却不然,宋东西两路相距两千里,一处置兵不过数千,形分势弱,难有大的作为。由此看来,刘义隆不过是凭河固守,并无北进之意。赫连定残根易摧,胜利垂手可得。摧灭赫连定后,再出兵潼关,乘威而下,江、淮以北断无刘义隆立足之地。愿陛下不要再犹豫。”拓跋焘决心已定,便由统万(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出兵,直趋平凉。十一月,拓跋焘进抵平凉城下。夏将婴城固守,拓跋焘指示前夏主赫连昌招抚,不得消息,便派安西将军古弼等率兵攻安定(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此时,夏主赫连定自鄜城返安定,率步骑两万驰援平凉,途中同古弼所率魏军遭遇。古弼佯装退却,赫连定不明是计,贸然追击,魏军便用高车驰击夏军,夏兵大败,损兵折将数千人。赫连定被迫退却,登鹑觚原(今陕西长武县西北),又被魏军包围,断绝水草,人马俱困。赫连定只好引兵下原。魏武卫将军丘眷纵兵猛攻,夏军不抵其锋,死伤万余。赫连定亦身负重伤,单骑而逃,后又收拾余众,驱民五万西保上邽(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当日,魏兵攻取安定。
〔例4〕 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即公元470年),柔然大肆侵扰北魏边境,此时,北魏正致力于经略中原,又添后顾之忧,举国为之骚动。魏献文帝拓跋弘召集群臣商讨御敌之策,南平公目辰提出了“持重固守”的策略,他说:“如果御驾亲征,京师空虚,人心恐惧,不如持重固守。柔然悬军深入,粮运无继,难以持久作战,必将自动退却。那时再遣将出击,必定大获胜利。”给事中张白泽则反对被动防守,力主主动出击,他说:“柔然荒蛮愚笨之辈,贸然轻进,如果御驾亲行,军威所及,必然望风而溃,岂能坐而纵敌!以我万乘之尊,婴城自守,如此示弱于天下,何谈威服四方?”献文帝为全力经略中原,便决定亲征柔然以解除北部之患。命京兆王拓跋子推等督诸军出西道;任城王拓跋云督诸军出东道;汝阳王拓跋天赐等督诸军为前锋;陇西王拓跋源贺等督诸军为后继;镇西王吕罗汉留守京师。期约诸军于女水(确址不详)会师。此役,北魏大获全胜,十九天时间往返六千余里,斩首五万级,降者万余人,军资物品不可胜计。此役也为北魏全力经略中原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国内及周边环境。
〔例5〕 南北朝北周静帝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七月,周上柱国韦孝宽率诸军讨伐相州总管尉迟迴,两军隔沁水相持时,韦孝宽的长史李询密告周左大丞相杨坚说:“梁土彦、宇文忻、崔弘度接受尉迟迴的馈金,军中由此扰攘不安。”杨坚听后,不作进一步调查,便欲临敌易将,内史上士李德林闻讯,急忙劝阻说:“您与诸将同为国家重臣,相互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您只是挟朝廷之威来控御他们。如果怀疑前阵的将领心怀异志,临敌易将,那么,您怎么能保证后任的将领都能尽忠供职呢?何况受金之事虚实难明,一旦取代他们,其必惧罪逃匿;如果加以搜捕,恐怕自郧公(韦孝宽封郧国公)以下,都要惊疑不安、人人自危了。而且临敌易将,也是兵之大忌。依我之见,不如派一位智略过人并为诸将所信服的人,速往军中,以明真伪。纵使三人真有异志,亦不敢轻举妄动,如果他们铤而走险也可以及时制服他们。”杨坚听后,茅塞顿开,说:“如果不是您的一席话,很可能坏了大事。”杨坚随即派高颎前往军中。高颎果然不负重望,联络诸将,在韦孝宽的统率下夺得了胜利。
〔例6〕 南北朝时期,北周尉迟迴为相州总管,后来,朝廷诏以韦孝宽取而代之,又命小司徒叱列长文为相州刺史。叱列长文先赴邺(相州治所,今河北临漳县),韦孝宽稍后续进。韦孝宽途至朝歌(今河南淇县),大都督贺兰贵奉尉迟迴之命,携书在此迎候。韦孝宽留宿贺兰贵,并与之交谈。贺兰贵语无伦次,漏洞颇多。韦孝宽疑相州有变,便称疾缓行。同时,急派人以求医药之名到相州伺查动静,行至汤阴,适逢叱列长文惊慌而回。韦孝宽得知相州有变,便驰马奔还,所经道桥悉令拆毁,驿站马匹也全部带走,又分咐驿将说:“蜀公将到,应多备酒肉及马料迎候。”尉迟迴派数百骑追韦孝宽,驿伺供设丰厚,所经驿站多所停留,韦孝宽因此安然无恙。
〔例7〕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五月,朱元璋命俞通海、张德胜率舟师攻略太湖,当经过洞庭山口时,张士诚骁将吕珍突然领兵来到。诸将仓促欲退,俞通海说:“不行。我们兵少,退将示之以怯,敌必气盛追我,那样对我们不利。”于是身先士卒与敌决战,箭矢射中其右目,也不为所动,而轻声命令身边壮士披挂自己的甲胄立于船上,号称“俞将军”。吕珍不知虚实,不敢逼前,遂引兵退去。
〔例8〕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闰六月,明朝吴淞总兵吴志葵会同明太湖总兵黄蜚所部进攻苏州。清军苏州守将王国宝手中只有一千余名骑兵守城,为智败明军,他派出一部分部队在城外活动,谎称是由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来的援兵,而以精骑设伏城内。吴志葵前锋数百人突入苏州城内,不见一敌,正迟疑不决,忽遭清军伏兵突袭,立即溃散;而城外的明军主力部队也为清军疑兵所骗而退走,苏州城丝毫未受损伤。
〔例9〕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八月上旬,进攻武昌的清军胡林翼部被太平军击败后,曾国藩派罗泽南率湘军自江西赴援。太平军亦派石达开率部于九月间由安庆西上,进援武昌。十月间石达开与罗泽南在湖北崇阳、通城接战,互有胜负。为调动湘军回救江西,以解武昌之围,十一月初一日,石达开由湖北通城转锋攻入江西,连克新昌(今江西宜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临江(今江西清江)、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吉安等城镇。曾国藩正调围攻九江的湘军周凤山部进驻樟树镇(即今江西省清江县樟树镇),与彭玉麟水师驻扎该地坚守。当时石达开仅率数千人驻在临江,为欺骗敌人,便在山谷中虚张灯光作为疑兵,并与次年二月十八日乘夜袭击樟树镇,清军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