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死地则战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13页(1596字)

(释文〕 军队迅速奋战就能够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在这样的地区,每位将帅都要激励士卒殊死战斗,死里求生。

〔例1〕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刘邦之命率兵东进,企图通过井陉关去攻打赵国,赵国大将军陈余闻讯后,即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井陉关口,打算给汉军以迎头痛击。韩信得此消息,十分高兴,就大胆地向那狭长的隘路进军,在距井陉关口不到30里处扎下营寨。半夜间,韩信发出突击的命令,选派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着一面红色的汉军旗,从小路前进到可以看到赵军动静的山坡上隐蔽起来,等候时机和号令。接着,韩信又派1万人作先头部队,并出营寨,面对着赵军,背向着河水,排开阵势。赵军看到汉军排成这样只有前进,没有退路的绝阵,大笑不已。待到天大亮。韩信登上战车,插上大将旗号,摆上战鼓,边击着前进的鼓声,边开出井陉关的隘道。于是,赵军打开营门,前来迎击汉军,两军对持交战了很久,韩信、张耳佯装打败,抛弃指挥用的旗鼓,赶快退到排在水边的军阵之中,那批先头部队,打开阵势,让韩信所率人进入阵地后,又回头迎战。赵军果然倾巢而出,争相掠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经与水边的部队会合,士卒们仍奋勇争先,拼死作战。这时,韩信先派的那2000名轻骑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就按韩信事先的命令,迅速地冲入赵军营地,把赵国的旗帜拔下,竖起2000面汉军的旗帜。赵军无法一时打垮韩信背水作战的部队,就想收兵回营,回首一望,营帐上全是汉军的红色旗帜,大为惊恐,以为汉军已经虏获了赵王及其将领们。顿时阵脚大乱,躲的躲,逃的逃,赵将虽然竭力阻止,也制止不了。这时,背水阵上的汉军和2000名轻骑兵,两面夹攻,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例2〕 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齐主刘豫(建炎四年刘豫被金主册封为齐帝,建都大名府,即今河北大名县)率30万大军,号称70万南犯宋朝,在江淮地区遭到宋军的坚决抗击。十月的一天,宋朝都督张浚的统制官杨沂中率部进至藕塘(即今安徽定远县东南藕塘镇)时,与齐将刘猊的部队遭遇。齐军凭据山险,列阵外向,万箭齐发,射向宋军。杨沂中对部将说:“我军兵少,情见则力屈,所以我一旦发起攻击,必须猛烈。”于是,遣摧锋军统制吴锡以精骑五千突然出击,敌顿时大乱。杨沂中乘势挥军进击,他身先士卒,率骑兵绕出敌侧翼,刚与敌接战,即大呼:“敌已被我击败了!”齐军闻声,惊愕观望。此时,宋江东宣抚司前军统制张宗颜亦率部自泗州赶来,杀向敌阵,齐兵大败。齐将刘猊对其谋主李谔说:“适才见一位髯将军,锐不可挡,果然是杨殿前,杨沂中啊。”遂率数骑落荒而逃。此时,齐余兵犹以万计,皆僵立骇顾,杨沂中跃马而前,大声呵叱道:“你们本是赵氏子民,还不速速投降!”齐军皆怖服请命。齐将刘麟在顺昌(治所汝阴县,今安徽阜阳县),闻刘猊战败,亦拔寨而去。杨沂中等率部追击,将敌驱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而还。

〔例3〕 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将领杨辅清领兵攻打广信城(今广西上饶市),准备由此进攻浙江。广信城时有守兵仅数百人,知府沈葆桢驰书各地告急。清军总兵饶廷选得报,急率千人赶赴广信增援,当其到达广信时,太平军也已开至广信城西的太平城。太平军原先侦知城中守兵不多,现在看到饶廷选旌旗入城,不知虚实,没有贸然进攻。不久,太平军大部人马开到广信城下,饶廷选的部下毕定邦、赖高翔献计说:“现在敌人不知我军虚实,以为我军能战,后边必定还有大队人马跟进。如果我军稍微后退,他们肯定要进行追击,那样我们就会全军覆没。我军应该马上与之决一死战。”饶廷选听其言而行,立即开门出击。太平军不知虚实,没有恋战,稍一交手就撤兵而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