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74页(3412字)

(释文〕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要使上下同心协力,并且确保法令的执行,所以能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修道:即修明政治,使上下同心。道,即《计篇》所谓“令民与上同意”之道。

一说指“先为不可胜”之道。

保法:保证各项法令的执行。

法,即《计篇》所谓“曲制、官道、主用”之法。一说指必胜的法度。政:汉简作“正”,二字相通;这里指决定、主宰,即战争胜败的决定权。

〔例1〕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先于各路诸侯进入关中,在灞上(今陕西临潼)召集各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宣告:“你们在苛暴的秦律下生活,遭受不少痛苦。按照秦律,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相聚议论的,要弃市。我和诸侯有约,先入关者就为关中王。现在,我应为关中王,要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者,一律抵罪。此外所有秦律,全部废除。

各地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都不迁动。我所以领兵入关,一切所要做的,都是为了给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侵掠,更不做残暴的事情。

如今所以回军到灞上,就是在等待诸侯们到来,订立束约,以求安定百姓。”嗣后,刘邦请这些父老、豪杰巡回乡里,将上述旨意告谕百姓。

关中百姓大为喜悦,争先持酒食,来灞上慰劳汉军,并且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刘邦由此深得民心,为后来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例2〕 王莽末年,交趾所属各郡见中原混战,都闭关自守。岑彭平素和交趾牧邓让友情深厚,给邓让写信,陈述东汉朝廷的威望和仁德;又派遣偏将军屈充在江南地区传布文告,颁发朝廷的命令。于是,邓让与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国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和交趾太守锡光,相继派出使者向刘秀进贡物品。刘秀全部封他们为侯爵,并任用任延为九真太守,与交趾太守锡光等人教当地百姓耕种,以及采用中原的礼仪。岭南广大地区由此接受了中原传统文化习俗。

〔例3〕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派偏将军冯异率军讨伐赤眉军,经略关中地区,临别时告诫冯异说:“三辅地区遭受王莽、更始两朝带来的灾难,加上赤眉、延岑二部招来的战乱,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没有地方可以倾诉。将军如今率军讨伐叛逆,保护归降的人,应当把所有的叛逆首领捕捉到京城,遣散他们的部众,令其回乡耕田种桑;摧毁他们的营寨,使其不能再聚集起来。用兵打仗并不是一定要夺取土地,攻略城池,关键在于平息叛乱、收拢百姓。

将领们虽然善于作战,但是喜欢掳掠。你完全能够驾驭部众,要经常告诫自己,不应该给百姓带去痛苦!”冯异接受命令,率军向关中进发。

汉军经过的地方,传播威望和信誉,百姓纷纷前来归附。于是冯异诛杀不服从命令的豪强,奖赏归降有功劳的人,把各营寨的首领押送到洛阳,遣散他们的部众回到各自本来的行业。

汉朝廷由此确立了对关中地区的统治。

〔例4〕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凉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人秃发乌孤,胸怀大志,勇略过人,初父位时,便想谋取氐族人吕光所占据的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问计于大将纷陁,纷陁献计说:“要想夺取凉州,应首先务农讲武,礼俊贤,修政刑。

”秃发乌孤采纳了纷陁的建议,内务农桑,外结邻好,实力日益壮大起来。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正月,三河王吕光派使者至鲜卑部,拜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今甘肃永登)县侯。秃发乌孤问部下:”吕光以统治者自居,远来授我官职,我是否予以接受呢?”大家纷纷表示反对,唯有石真若留沉默不语。秃发乌孤问石真若留:“诸将情绪昂奋,纷纷建议拒受吕光的官职,而你却一言不发,是不是害怕吕光?”石真若留回答说:“我并不害怕吕光。

只是想,我们的本根尚未巩固,尤其需要审时度势,不可鲁莽用事。时下吕光德刑修明,境内安定,如果他要加兵于我,则大小异势,后悔无及。不如暂受官职,北面听命,这样就可以使吕光更加骄横,产生轻我之心,我便可以寻机而动,如此,便没有不成功的。

”秃发乌孤听后便接受了吕光所授的官爵。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六月,吕光建国号大凉,改元飞,即大凉天王位,又派使臣拜秃发乌孤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此时秃发乌孤实力增强,便对吕光的使臣说:“吕光过去借兵革之威才得以据有凉州,但他却不能用高尚的德行来怀柔远方,不能使境内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几个儿子贪淫无度,三个外甥暴虐异常,致使郡县叛离,民不聊生。我怎么能够违背天下百姓的心愿,受不义之爵呢!无道则灭,有德则昌。

我将要上承天意、下顺民心,建帝王之业了,岂能再受你们的官爵!”东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正月,秃发乌孤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在境内实行大赦,改元太初。同时耀兵广武,攻占金城(今青海省民和县)。吕光派窦苟率军来伐,秃发乌孤在街亭迎战窦苟,大败凉军。进而攻占乐都(治所在今青海乐都)、湟河(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黄河北岸)、浇河(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三郡,岭南羌胡皆望风归附。

〔例5〕 1929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主持召开的前委会议,决定对工农革命军进行改编。鉴于革命已转入低潮,部队连战失利,减员严重,决定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辖第一、第三营和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

任命了新的各级指挥员,在部队中建立中共的各级组织,确立中共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营以上各级设党委,班、排设党的小组。

部队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前敌委员会。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各级设立士兵委员会,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废除繁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取消雇佣制度,建立新的官兵关系。

〔例6〕 在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红军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三项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以后,毛泽东将三项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将“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根据抗日战争的实际需要,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调整。

三大纪律:1.实行抗日救国纲领;2.服从上级指挥;3.不拿人民一点东西。八项注意:1.进出宣传;2.打扫清洁;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借物送还;6.损物赔偿;7.不乱屙屎;8.不杀敌(俘)兵。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要求全军深入教育,严格执行。三大纪律为: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为:1.说话和气;2.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4.损坏东西要赔;5.不打人骂人;6.不损坏庄稼;7.不调戏妇女;8.不虐待俘虏。

〔例7〕 在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在部队中确立了民主制度,建立了士兵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强调要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民主的形式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把民主传统发展归纳为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民主。

政治民主,主要是下级对上级、战士对干部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各级领导和所有干部,都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采纳群众的合理建议。

军事民主,主要是实行官兵互教互学的练习方法,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在战备、生产等项任务中,要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

在作战时,只要情况允许,就要组织士兵群众讨论执行作战计划的方法,总结战斗的经验。经济民主,主要是实行经济公开,组织经济委员会,协助管理连队的给养和伙食,监督经济开支,并同贪污、浪费、违犯经济政策和侵占士兵利益的倾向作斗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