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译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西教育出版社《文献学辞典》第360页(728字)
明清两代官方编纂的汉语(华)与非汉族语言(夷)对译辞书的总称。大都分杂字(专辑夷汉对照词汇并汉字注音)、来文(夷汉对照的官方文书)2部分。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般分成4类:甲种本,亦称洪武《华夷译语》。明洪武十五年(1382)翰林侍讲火源洁、编修马沙亦黑等奉敕编纂,二十二年刊行。仅记蒙古语。用汉字拼以蒙文读音并译成汉文,分类编排。无民族文字。有涵芬楼秘笈本;乙种本,亦称永乐《华夷译语》,*四夷馆编辑。约有10种不同语言的对译本。一般都有杂字、来文2部分,有民族文字。不同抄本甚多;丙种本,又称会同馆《华夷译语》。明万历间茅瑞征辑,会同馆编印。仅有杂字。类例同甲种本,用汉字注音,无民族文字。供会同馆通事口译所用;丁种本,又称会同四译馆《华夷译语》。清乾隆十三年(1748)所设会同四译馆编辑。据现有统计有42种71册之多。均仅有杂字,所收各词一般分汉字注音、汉义、原字3项。此本国内收藏最全,均系抄本。以上诸本现存大多系明清抄本,刻本极少。许多珍贵文本散出海外。杨守敬日本访书时曾称有13卷抄本,为朝鲜、琉球、日本、安南、占城、暹罗、鞑靼、高昌、西蕃、回回、满喇伽、女直、百夷等13种译语。台北庭出版社有限公司1979年影印《华夷译语》,题火源洁译、茅伯符(瑞征字)辑。所收13种译语及顺序与杨氏所言俱合,但中缺占城、西蕃、回回、女直、百夷5种译语。目前大部分译语系辗转传抄的本子,篇幅形式各异,其来历及成书年代有待考证。冯蒸有《〈华夷译语〉调查记》,详细题录了国内北方现存57种珍贵抄本或刻本。
【参考文献】:
冯蒸《〈华夷译语〉调查记》(文物,1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