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02页(823字)
版本学习惯用语。足本即全本,指完足、完整的本子,是相对不全之本而言的。一种书如果并没有不全的版本,相对的就谈不到什么足本。《警世通言》国内流传的三桂堂本只有三十六卷,不是足本;日本所藏明金陵兼善堂刊本四十卷四十篇,是“足本”。明尚友堂刊《拍案惊奇》四十卷四十篇(通称《初拍》)是足本,复消闲居本则只有三十六卷,不全,不是足本。书不完,未必皆由于删节,有种种原因造成书不到尾。有时因原刻足本阙失数回,书坊只好以残本复刻,一般又不声明其书实不到尾,或中间残缺。但书不全多数是书坊为图利降低成本删节的,也有因禁书抽禁其中一部分而不全的。足本较不完全之本可贵,因之书坊常以“足本”标榜,用以招徕主顾。有弄虚作假的:某书足本原为四十回,已阙失或删去一回,余三十九回,有书坊将其中一回分成二回,凑足四十回,伪冒足本。如:衍庆堂本《醒世恒言》有两种版本:一为四十篇足本,其二十三卷为《金海陵纵欲亡身》;另一本删去了此篇把原书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拆为上下二篇,分入卷二十及卷二十一两卷中。而以原第二十一卷之《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篇补入第二十三卷。“今所见者多是此三十九篇本也”(据孙楷第)。按:郑振铎因此本删去《金海陵》一篇,而订此本为清刻本,极是。有虚张声势的:本来要有相对不全之本,才能提得到足本。其书流传未久,通行本并无残缺,而故意标明足本,以张声势,(其实全无意义)如《前明正德白牡丹传》乃光绪年间新编,全帙传世,尚未见有残本。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改题为《白牡丹全传》。并标“足本全图”,本无残本,其所标“足本”云云,岂非无的放矢。有名实不副的:如台北新出的《足本大字中国民间通俗小说》,其所收小说,全是剪辑成书一部分,改换头尾拼凑而成,即是剪辑成书,何云“足本”?书用新五号字排印,又如何可以标榜“大字”!名实全不相副。总之书坊标榜足本,尤其是清末民国间,多数(不是全部)不可信,作为依据,要特别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