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27页(762字)

笔记小说丛书。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编。此书成书情况尚存歧说。一说原书一百卷,后散佚后三十卷,弘治中上海郁文博补为一百卷,学术界一般承认此说;一说其书未成百卷,仅七十卷,后人欲足百卷乃续貂之举(见卢见曾抱经堂藏三十五帙明写本陆氏跋语)。是书现存较早刊本有卢氏抱经堂藏三十五帙明写本,存其中24帙,69卷;明四种合成百卷写本,一为丛书堂写本,存卷1-25,共25卷,二为弘农杨氏写本存26-30、96至100,共十卷,三为弘治十八年(1505)写本,存卷31至67,71至95,共62卷,四为明写本存68至70,共二卷;明写本一百卷存三卷;明写本一百卷存八种。此外今人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目录初编》着录有明刊郁文博补一百卷本,前有弘治九年(1496)郁文博、杨维桢二序,则为是书现存最早刻本。可见是编在明代均为一百卷本。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小说家类着录此书一百卷,亦与之吻合。该书明代流传不广,因有散佚之说。至清顺治三年(1646)周南李际期宛委山堂刊本、顺治四年(1647)陶珽刊本增为一百二十卷,称《重校说郛》,已非原貌。清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均着录一百二十卷,即指陶氏增补本。近人张宗祥据诸明钞本校补,复为百卷,有1927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当比陶珽刻本接近原貌。一百二十卷本的优点是收入部分百卷本未收之书,对保存这部分书籍起到一定作用,且可备一种版本与它本参照,亦不失为有用之书。是编仿曾慥《类说》之体,采摭汉魏至宋元人之作六百余种。所收不限小说,亦有经史百家多种掺入其间。每书略存大概,不必求全,亦有原本久亡,而从类书中钞合其文以备一种者,较有文献参考价值。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事具《明史·文苑传》。

上一篇:两节版(二节楼) 下一篇:续说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