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顶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46页(701字)

佛教密宗根本经典之一。

全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略称《摄大乘现证经》、《金刚顶大教王经》、《教王经》等。唐不空译,3卷。

一般认为此经出自于南印度地区僧侣之手,7世纪时已初具规模,8世纪时基本完成,11世纪增补完毕,最后定稿。经中描绘了诸佛在18处(会)地方分别说法的事迹,主述佛教密乘的仪轨、戒律、禅定、教义、真言等内容,并把它们纳入“曼荼罗”(坛场)的体系加以显示和说明。

全经强调得无上正觉境界的金刚界曼陀罗地,宣称修行者身、口、意三业和佛的身、口、意三密相统一,即可证得金刚身,从而体现圆满佛性。金刚界曼荼罗又和五佛、五智相配,并由五佛特性而决定五智的开示。

此经号称有10000颂,体系庞大,典籍浩繁。梵本现存。

最早译出汉译本是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4卷,系广本的节译,故称《略出》,简称《出念颂经》或《出经》。746年斯里兰卡僧人不空译本系再译,一般所说的《金刚顶经》特指此本。12世纪初宋施护在开封最后译出全本,共30卷,26分(章)。此经在印度影响很大,为晚期印度大乘密教僧人所宗。

传入中国后即为中国佛教密宗所依,唐末宋初一度盛行,因此形成密教两大派之一的金刚顶派。该经从印度直接进入我国西藏地区,译成藏文后对藏传佛教产生过重要影响,成为显密两学的密修的根本经典。

此经在唐代又传入日本,对日本佛教影响更甚,依此建立了日本佛教真言宗,至今仍为颇有势力的一大宗派。

日本许多僧人都对此做过注疏。主要注疏有:空海《金刚顶经开题》1卷,《教王经开题》1卷;圆仁《金刚顶大教王疏》7卷;昙寂《金刚顶大教王经证》19卷等。

上一篇:金蒂雷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