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纳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01页(1246字)

【生卒】:1884—1974年

【介绍】:

德国新黑格尔主义者。

1884年8月生于布累斯劳,1919年以后历任弗莱堡、德累斯顿、基尔等大学教授,1930年当选国际黑格尔协会主席,1938年迁居英国,1941年赴纽约,任纽约联合神学院教授,1974年去世。他早年曾是西南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者,1921-1924年《从康德到黑格尔》一书的出版表明他成为新黑格尔主义者。晚年他又退回到康德,认为“康德比黑格尔更为伟大”。

他的哲学的特点是使黑格尔哲学更加主观化和宗教神秘化。

克罗纳用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观点解释黑格尔的逻辑学和精神哲学。他说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生命逻辑”,因为“生命是对立之所以产生和得到消解的媒介”。

他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同样可以说是:(1)精神的逻辑,(2)理性的逻辑,(3)直觉的逻辑,(4)存在,实存,现实的逻辑。这样就把黑格尔哲学和现代盛行的反理性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联系起来,认为黑格尔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

他还认为理念的内容亦不是黑格尔所说的客观的绝对精神,而是“意识,自我,主体,灵明,精神或诸如此类的名词所指的东西,要把握理念,就应当回到自我,回到人自身中去”。因此他说黑格尔的本体论就是人的形而上学,他认为人是有限的、渺小的存在,但人的有限中包含着无限的精神,人能超越自我的界限,实现有限与无限的“最高的统一性”。克罗纳认为最高的统一性对于理性来说是不可知的领域,他说:“最高者是不能由共相来把握,它不能由概念来理解,只能靠非理性的宗教信仰去把握。”这里克罗纳所理解的黑格尔的“理性”只是黑格尔所说的知性思维,否定了黑格尔哲学中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理性”,他之所以认为理性不能把握最高的统一,是“因为理性只有不超过它的限度,不试图同宗教的想象较量长短,它才会保持它的尊严,它才会有独立自主的特权”。他主张理性应当受到限制,于是他就退回到康德,公开宣扬康德的不知论,强调“理性永远应该对自己采取批判的态度”。这样,他就从他过去所宣扬的从康德、谢林到黑格尔是从源泉到大海的过程,倒退到康德比黑格尔更伟大的“康德黑格尔优劣论”。

他认为只有天启想象才能够拥有神秘的、无矛盾斗争的统一,因为它具有先验性、神圣性和独创性。宣扬“宗教想象优越于理性”的论点。

他说:“想象和理性思维相反,它拥有存在的整体:理性和感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理想和现实,存在和非存在,永久与变化,心灵和自然——它拥有经验中两个极端的统一。”并且,他肯定“只有想象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把理想呈现为现实,把现实呈现为理想”。这样,他就陷入了反理性主义、神秘主义。

其着作除了《从康德到黑格尔》外,还有:《康德的世界观》(1914)、《精神的自我实现》(1928)》、《想象的宗教功能》(1941)、《信仰的首要地位》(1943)、《文化与信仰》(1951)、《哲学史上的玄思与启示》(1957-1961)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