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25页(647字)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从法国哲学家巴斯噶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

巴斯噶认为:理性不能直接认识世界的本质,现实只有在现象的秘密语言中才能被阅读。康德、歌德以及诺瓦里斯等浪漫派思想家都在上述含义下使用过密码概念。

雅斯贝尔斯的创新在于,他认为密码并不等同于现象,密码只是超验的语言,它并不通向意识,它只通向存在。雅斯贝尔斯在《哲学》一书中首次运用了密码概念,“形而上学的客体被称为密码,因为它自身不是超验,而是超验的语言。”他指出,形而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破译展示大全的密码,但对密码的形而上学考虑则完全是个人的事。密码可能突然并且同时性地出现在经验事实中,它可能表现为艺术、宗教神话、教义、神学信条,也可能展现在哲学史以及它的形而上学体系中,还可能在对存在的神秘性的反思或对个人必不可免的死亡的反思中展现出来。

雅斯贝尔斯指出,密码具有历史性,它们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隐没,然后重又出现。世界一方面对当下如此的意识展示为一种固定的、不变的实体,同时又揭示自身是极其不固定和不可认识的存在的一种密码。

因此,通过密码认识存在不可能一次完成,它是一种不断的运动,是一个不断地获得又重新失去的过程。

密码的真理不是普遍性的,而是独特的、每个个人的真理。

每一种无限数的密码都可以通过无数方法阅读,而每一种阅读又都成为一种密码,它们的无穷的模糊性就是它们的本质。

上一篇:密教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