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35页(612字)

也称“太阳中心说”,是把太阳作为宇宙中心的宇宙结构理论或学说。

这种理论认识到了太阳在宇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本正确地反映了天体的本来位置,是比地心说先进的宇宙学说。但这种理论也是有限宇宙观,在早期也有很强的思辨性。

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公元前310年-公元前230年)。他认为行星以太阳为中心沿圆轨道运转,地球每年绕日运行一周,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一周。最外面是恒星。恒星和太阳都是固定不动的。

这种理论的细节因其基本思想远远超越了人们的直观经验和常识,故而没有流传下来。

16世纪上半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宇宙是简单的、和谐的信念为指导,在天文观测资料和数学计算的基础上,重新提出了日心说。但在他的理论中太阳不是正好位于行星圆轨道的中心,而是偏离圆心。

由于在他的日心体系中太阳静止不动,因而这个学说也被称为日静说(Heliostatic theory)。

(参见“哥白尼体系”条)

哥白尼的日心体系后来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所完善。他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正确地描述了太阳的焦点位置和行星的椭圆轨道、变速运动,同时表述了太阳的自转运动。

这个理论后来成为太阳系的结构理论。

上一篇:日莲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