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534页(309字)

古代平底航海木帆船。

俗称“方艄”。宋代称“防沙平底船”,元代称“平底船”,明代始称“沙船”,以出于江苏崇明沙(今上海崇明县)得名。方头方尾,多桅多帆。

装置“出艄”,以安装升降舵,“虚艄”以操纵艄篷。

底平坐滩,不怕搁浅。附设披水板(腰舵)以增大稳定性,且与船尾舵、风帆三者配合,便于在逆风顶水时取“之”形线路前进。明代胡宪宗《筹海图编》:沙船能调戗使斗风(戗,qiāng枪。调戗即轮流换向)。载重量多在二千石(约合250吨)以上,最大者达八九千石以上,故广泛用于航海。

航程远达非洲,为唐代至清代中叶前世界公认之优良海上交通工具。前身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唐代定型,元明极盛。

上一篇:方腊起义 下一篇:陈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