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分裂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382页(670字)

4世纪末罗帝国在严重社会经济危机打击下发生的国家版图的分裂。在后期罗马帝国(3—5世纪)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帝国西部和东部的情况迥然不同。西部奴隶制还未发达的地区,如不列颠、多瑙河沿岸各省大领地迅速发展,自由农民处境急剧恶化,4世纪不断发生人民反抗和大土地主反罗马统治的暴动,帝国在西部的统治呈现不稳。原来奴隶制发达地区,如高卢东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半岛等,经济衰败,城市几乎消失,仅皇帝驻地及奢侈消费中心还保持畸形繁荣,因此西部地区已不适于继续作帝国的稳固基地。东部情况则较为稳定。希腊地区经济虽也极盛而衰,小亚、叙利亚、埃及和爱琴海诸岛的经济仍有相当发展,城市商业活跃,文化也未严重衰败,帝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转向东部。早在戴克里先改革时,帝国首都实际已迁至尼科美底亚(今土耳其境内),330年君士坦丁建新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意大利罗马更失去在帝国的中心地位,帝国的分裂已成必然之势。君士坦丁死后,帝国内部发生16年之久的内讧和高卢法兰克人及东方伊朗的外扰。经过一段混乱,帝国又出现两个奥古斯都,东西分裂势不可免。提奥多西皇帝时期(379—395)暂时恢复统一。但395年他死后,两个儿子分别统治东、西两部,各称东、西皇帝,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罗马帝国奴隶制度的彻底衰败及东、西两部经济、社会状况的不同特点是帝国分裂的根本原因。帝国分裂加速了早已衰败的西罗马帝国的彻底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发展,于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演变为中世纪着名的拜占庭帝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