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中国当代文学辞典》第371页(737字)
丁玲对我国当代作家构成的分析。丁玲在1981年11月23日在加拿大麦锡尔大学的报告中,把中国现代作家分成五代。第一代是“五四”运动前后至大革命期间(1919—1927)出现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叶绍钧、谢冰心等。他们作品的主要倾向是追求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他们的文字比较朴实、严谨,并且涵义深刻。第二代是大革命失败后至抗日战争前(1927—1937)出现的作家,有李伟森等左联五烈士冯雪峰、邵荃麟、周立波、周扬、夏衍等。他们勇于表现当时的重大的政治斗争,描写人民群众的苦难和斗争。还反映了他们对国民党的黑暗的揭露与批评,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贞,以及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精神。第三代是抗日战争至全国解放前(1937—1949)出现的作家,如魏巍、赵树理、郭小川、孙犁等。由于他们比较熟悉劳动人民,长期同底层的人民相处,所以他们的作品里显得生活底子雄厚,作品也比较口语化,把“五四”运动以来一些欧化的半文半白的文体改为生动活泼的人民群众的语言,使人感到新鲜亲切。第四代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6)成长起来的作家,如杨沫、邓友梅、王蒙等。他们是经受过严峻考验的一代。他们紧紧攫住时代里面最令人激动振奋的一环,反映了重大的政治斗争、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艰苦生活,从而,展示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第五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至现在(1976—1981)出现的作家,如刘心武、蒋子龙、谌容、陈建功等。他们感时忧世,敢想敢说,以冲锋陷阵的姿态,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恶果,并且勇于探索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丁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和当代作家队伍的构成、沿革状况和基本特征做了恰切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