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中律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595页(699字)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真,不能都是假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不能都是假的。如果用公式来表示排中律,那么可以写成如下式:或者A或者非A。

“A”表示一判断,“非A”表示对“A”的否定(即与A相矛盾的判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关于某一认识对象,如果断定了它具有某种性质,又断定它不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关于这一认识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这就是或者A或者非A,二者必居其一。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关于某一认识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要肯定其中的一个是真的,不能含糊其词、骑墙居中。“排中”的意思就是排除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归根到底也是排除不确定性。违反排中律的上述要求,就会犯“模棱两不可”(习惯上称为“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的作用与同一律、矛盾律相一致,也是保持思维确定性的,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保持这种确定性。同一律从正面规定思维确定性的表现,即A是A;矛盾律是从反面规定思维的确定性,即A不是非A;排中律则更进一步,要求对两种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两者择一,即或者A或者非A。因此,遵守排中律也是人们正确论证和表述思想的必要条件。但是排中律只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之间排除居中,并不要求排除事物发展中的亦此亦彼,也不要求人们必须对尚未认识清楚的事情匆忙表态。

上一篇:矛盾律 下一篇:充足理由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