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河北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知识辞典》第618页(514字)
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指人们在欣赏审美客体时所体验到的一种境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关键所在。意境理论发端于老庄哲学,庄子有“象罔”之说。南北朝时期刘勰提出“意象”概念,意象指“心中营构之象”(章学诚语)。“意境”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唐人王昌龄的《诗格》一书中。此后,意境理论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内容。宋代的兴趣、妙悟说,明代的性灵说,清代的意象论等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意境理论。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理论作了总结性的系统论述。
意境首先指主观与客观、情感与景象的完满统一。当内在情感融贯于外在景象,外在景象生动完满地体现内在情感时就构成了意境。王夫之《斋诗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其次是指有限与无限、实与虚的统一。构成意境的意象是具体的、有限的,而它所蕴含的境界则是无限的。中国古代美学的所谓“象外之象”、“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是指意境的无限性,也就是包蕴在大自然中的生命与气韵、“道”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