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人学大辞典

何晏

书籍:人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386页(2035字)

【生卒】:190—249

【介绍】:

三国思想家,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其祖父为东汉大将军何进。幼丧父。曹操任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何晏,为操所宠爱。魏齐王芳正始初,曹爽秉政,何晏依附曹爽,进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后又任吏部尚书。为曹爽智囊团重要成员。正始十年(249)曹爽事败,何晏也被司懿所杀。何晏与王弼同为魏晋玄学贵无论的创始人。《世说新语·文学》载“何晏注老子》未毕,见王弼自说注《老子》者。何意多所短,……遂不复注,因作《道德论》。”陈寿《三国志》言何晏“作《道德论》及诸文赋,着述凡数十篇”。何晏的着作今多散佚,完整的只有《论语集解》和《景福殿赋》。张湛《列子注》中引何晏有关“道”和“无名”的论述,可能是《道德论》的一部分。在思想上,何晏以“道”或“无”为天地万物之本。“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道”又是自然,“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无为则贤者可以成德,不肖者可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为贵矣”。在人性问题上,何晏主张“圣人无情论”。认为“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情是感物而动。圣人“以道为度”,“唯道是从”,不为物感,故有性无情。贤人感于物,但任道当理,该怒则怒,该乐则乐,不为物役,不为情系。凡人任情忘性,喜怒违理,故终为情之所系而不得出。何晏的贵无理论对魏晋时期意识形态的变化有很大影响。《世说新语·文学》注引《续晋阳秋》:“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可见当时人们对何晏思想的重视和推崇。

(1)论圣人无情 圣人有情还是无情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汉代董仲舒以仁为性,以贪为情,性为善,情为恶,故持圣人无情说。及至魏晋,有些玄学家从玄学的角度重提圣人无情论。何邵《王弼传》云:“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何晏的精论今已散佚而不得见,但从当时玄学所讨论的问题看,何晏论证圣人无情已绝非汉儒之所论。从何晏《论语集解》中一些论及“性”、“情”的言论,或可见其思想之一斑。何晏认为,“性者,人之所受以生”,而“情”是感物而生。“性”禀诸“道”,故顺乎自然,无为而自化;“情”感于物,故随喜怒而迁,有为而乱真。圣人“以道为度,故不任意”,“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不有其身”即与道为一,所以能纯理任性而无情。何晏认为贤人仍有喜怒哀乐。《论语·雍也》讲颜渊“不迁怒,不二过”。何晏注曰:“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渊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凡人任情违理,为喜怒哀乐所役不能自拔。颜渊是贤人,与凡人的区别就在于任道当理,虽然也有喜怒哀乐,但该怒始怒,该乐始乐,恰到好处,不为情所奴役。至于圣人,自应比贤人更地一步,以致于纯理任性无情。何晏的“圣人无情论”把“性”与“情”对立起来,故在理论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所以王弼提出与其相对的“圣人有情论”。

(2)无之为用,无爵而贵 何晏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能“开物成务”,所以人事要成功,必须“无为而自然”。他引用夏侯玄的话说:“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即无为。贤者可以依无为而成德,不肖之徒也可依赖无为而免杀身之祸。何晏以为这就是无在人事上的功能。人之所贵,并不在爵高禄厚,而在“无之为用”,自然无为。何晏曾作言志:“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恐失网罗,忧祸一旦并。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警”。这符合其“无之为用,无爵而贵”之意。何晏极力推崇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企图从理论上,把玄学贵无论的本体论思想与社会人生理论贯通在一起,反映了魏晋人学由儒家传统向道家传统的转化。同时,“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的命题,在魏晋时期的人生论和理想人格方面,对王弼以后的玄学家及玄学理论发生重要影响。

(3)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何晏提出的贵无论命题。或作“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二者可相通,但不尽相同。何晏认为,“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也可以称做“道”。“夫道者,惟无所有者也”。“无”或“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后根据,虽然“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起作用。“无也者,……无往不存者也”。所以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何晏又讲,“自然者,道也”。自然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无为。他引夏侯玄的话:“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天地以自然而然的法则运行变化,圣人也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进行活动。“仁者乐如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德者无为,犹北辰不移,而众星共之”。不动不移即自然无为。就此而言,可以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由此构成玄学家的人学理论的本体论基础和出发点。

上一篇:刘劭 下一篇:王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