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人学大辞典》第257页(2986字)
【生卒】:1859—1952
【介绍】:
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用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立者。
杜威生于佛蒙特州伯林顿,先后就学于佛蒙特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执教于密执安、明尼苏达、芝加哥和哥伦比亚大学。主要哲学着作有:《哲学的改造》(1920)、《人性和行为》(1922)、《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寻求》(1929)、《自由与文化》(1939)、《人的问题》(1946)等。
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性,而认为,宇宙间的事物,特别是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变化莫测,它们只是相对的和偶然的,而非必然的。
因此,以必然性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问题上已经过时了。杜威认为,马克思使经济因素脱离了文化的其它因素,把它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所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
杜威主张与这种“经济决定论”相反的多元论的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既有政治和法律,也有工业和商业,既有哲学和艺术,也有科学和技术,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无分轩轾。杜威认为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因素尽可能地几乎减低到零点”,而他则要求在人性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来培养“一种可适应性的普遍态度”,一种“调和平均”的心理状态,采取“协商、交涉、说理、交流、理智、协作”的办法来解决社会争端,促进社会发展。这种可适应性的普遍态度也就是他所说的按照民主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态度。
杜威的人学思想,就是基于对社会历史的这种认识。
(1)人的实践是生物有机体的行为 杜威对人作了生物学的解释,把人当一种生物有机体。在他看来,人的实践就是有机体的行为。
他后来索性主张不要再用“实践”一词,而代之以“行为”一词。杜威认为,环境对有机体产生一种刺激,有机体为了生存便对它作出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有机体的行为,也就是有机体的生活。
因此,有机体的行为就是经验,经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适应环境。“刺激——反应”即是作为有机体的人的经验的基本公式,也是其行为、实践、生活的基本公式。由此出发,杜威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都说成是有机体对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他认为人的行动是有机体——环境的事情,人的认识是有机体——环境的行为。
他说:“我们把认知、推理、数学和科学的冒险事业,直到它们的最高的抽象作用,都看作是人类活动——地地道道地是人类的行为。”
(2)论民主自由 杜威关于民主的基本思想是:让每个人都有权力发表意见、提出要求、参与社会政策的决定。
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社会的主人。
杜威关于自由的概念是民主概念的引伸。因为民主必然包含着给人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一个民主社会就是一个人人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的社会。
“民主主义原来的观念和理想是把平等和自由两者结合起来当作是相互关联的理想。”怎样实现普遍的民主和自由呢?杜威认为最根本的办法是废除各种形式的世袭制,实行官吏民选。
杜威承认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民的民主和自由受到种种限制。人民对民主自由幸福的憧憬实行上往往遭受破产。
怎样拯救这种局面呢?杜威提出应当对民主自由观念加以改造,抛弃旧的民主自由观念,不断创造新的民主自由观念。这种改造主要有两点。
第一,必须使个人的民主自由权利服从社会控制,应当放弃绝对的自由主义,使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结合起来。第二,政治上的民主自由要以道德上的民主自由作为基础。归根到底,民主主义的问题是个人尊严与价值的道德问题。
教育是实现民主自由的首要工具。
(3)论教育 杜威的重要思想: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人性。首先,教育应注重科学及其在职业训练上的应用,使科学和技术成为民主希望和信仰的侍仆;只在知识和行动的结合中,教育才能培养出对民主社会真正了解的人;在真正的民主社会里,劳动的历史和意义应是教育计划的一部分;民主管理的方法也适用于学校教育;不应把书本同当代生活的需要和争论的活生生的关系割裂开来;学校应该给予学生以进入当代世界的理智上和道德上的钥匙。
个人生来即有民主的热望;政治民主的发展是用互相商量和自愿同意的方法来代替用强力使多数人屈从少数人的方法;民主的基础是信仰人性所具有的才能,信仰平等。自由不只是一个观念或抽像原则,而且还是实行的力量;自由是相对于既有行动力量的分配情况而言的,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一个社会问题,并非个人问题;只有在平等状态下,个人才有事实上的自由。社会控制是保证个人自由所必需的。
更多地给予个人以自由,把个人的潜力解放出来,是自由精神永远存在的核心。
其次,杜威认为,科学为人类认识自身及其生活的世界提供了唯一方法,哲学基本上研究价值和人类行动所要追求的目的,教育是把知识和生活中实际发生作用的价值统一起来的唯一突出手段,因此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是教育的基础。人的有些倾向是本能,如由于身体的构造而表现的固有的要求,这些人性是不变的;而那些常受风俗和传统、社会习惯影响的人性是可变的,如人的斗争性。
文明本身便是人性改变的结果。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改变人性。
(4)人性与行为 杜威宣称,存在着两个社会改良学派。一派依据的是来自个性中神秘的内在自由的道德观念,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的唯一方式是净化人们的心灵;另一派否认内在力量和道德自由的存在,认为人目前的状况完全是环境力量造成的,人性是完全可塑的,变革社会制度是关键。杜威不同意这两派的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人性因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对习惯和诸习惯类型的理解是社会心理学的关键,而对冲动和智慧的操作则是个别精神活动的关键。关于习惯问题,杜威认为,习惯像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一样,都是利用环境和与环境相结合的方式,都需要有机体和环境的合作。
习惯是艺术,涉及到感觉和运动器官的技巧。习惯为人们提供工作能力,支配人们的思想,是积极的手段。手段和目的是同一个现实的两个名称,为环境所阻止的习惯就是目的产生的起源。
人类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关心的首要问题是集体习惯、习俗。
问题不在于是选择外在于习俗的道德权威还是选择习俗中的道德权威,而在于采用多少理智的和有意义的习俗。
杜威认为,作为有组织的活动的习惯不是最早的,最早的是本能活动,这就是冲动。现代心理学开始注意描述本能活动,这是一种进步,社会心理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了解把最初的本能活动培育成确定的和有意义的活动的社会条件。冲动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一切习惯都可以直接追溯到本能的操作。冲动具有可塑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根据社会环境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给质朴活动指出理智的方向。人性是可变的。
杜威指出,习惯是思想效能的条件,是认识和思维的手段。思维同生物冲动和习惯形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切认识、判断、信仰都代表着获得同环境相联系的自然冲动作用的结果,认识起源于习惯和冲动。理性不是反对冲动和习惯的力量,而是各种欲望之间达到的一种和谐。科学的体系不是出自理性,而是出自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