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原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8页(1488字)

恩格斯着。写于1847年10月30日,是继《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之后,恩格斯草拟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第二个稿本。

《共产主义原理》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57、365页)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手工工场和大工业发展最初阶段的必然的所有制形式。但大工业和自由竞争的发展,生产与消费之间发生尖锐的矛盾,每隔五年至七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变成大工业的枷锁。

通过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无产阶级革命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者不反对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但是,当无产阶级的发展受到统治阶级强烈的压制时,共产主义者就必须用实际行动来捍卫无产阶级的事业。

共产主义革命能不能在单独某个国家内发生呢?恩格斯认为不能。他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69页)因为当时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单独某个国家爆发革命,就会遭到国际资产阶级的联合镇压而失败。这个观点在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是完全正确的。

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描述。他指出:废除了私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私有制所造成的一切有害后果,代替它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由共同联合体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等等,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用“政治统治”一词代替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政治解放”的提法,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萌芽。

恩格斯把共产主义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联系起来,把实现共产主义与进行无产阶级的阶级运动联系起来,并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条件说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无产阶级在消灭私有制、创建新社会中的作用,从而与空想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

与当时广为流传的布朗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不同,恩格斯强调革命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制所必需的程度之后才能实现。

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原理》所采取的教义问答形式不适合党纲的要求,因而没有提交代表大会讨论。但其中阐述的一切基本原则都是正确的,而且写得非常生动而明确。

《共产主义原理》为《共产党宣言》作了准备。马克思在写作《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共产主义原理》,并且按照恩格斯的意见,采用宣言的形式而不是传统的教义问答的形式来阐述新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