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弗兰西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78页(1108字)

【生卒】:1561—1626

【介绍】: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经验主义创始人。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新贵族家庭,12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毕业后曾在英驻法使馆任职。23岁时被选为国会议员,1617年任掌玺大臣,翌年任大法官,并授封为维鲁拉姆男爵,1620年封为圣奥本子爵。1621年因受贿罪被处以巨额罚金,经国王斡旋,未判徒刑,但断送了仕进,以后培根研究哲学和科学。他的主要着作有:《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政治和伦理论说文集》等。

培根志在振兴科学,从哲学上总结科学的成就,给科学提供理论基础和认识工具,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知识就是力量”充分体现了培根哲学所代表的时代精神。培根指出,要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必须铲除阻碍科学发展的障碍,特别是来自宗教神学方面的障碍。他认为基督教产生后,神取代了自然,人们把精力都花费在神学经院哲学上面,而把研究自然当作卑贱的事情。神学的流行和统治地位,还使科学面临迷信和宗教狂热这种难以对付的敌人。他还指出,“四种假相”也是妨碍科学发展的。这就是:种族假相,即人的整个种族的天生缺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洞穴假相,即各个人由于个人特性不同而产生的假相,“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西方哲学原着选读》上卷第350页);市场假相,这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因“语词选择得不好和不恰当”而造成的;剧场假相,这是“从各种哲学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相”,这些流行的哲学体系好象舞台上的依据不真实布景而演出的戏剧。在宗教占据统治地位以及旧哲学束缚人们思想的情况下,培根的这些见解是有积极意义的。

培根指出,自然是人的认识对象,人是自然的解释者。自然、物质永恒存在,它的性质及运动形态是多样的,决定物体性质的本质(他称之为形式)也是客观的。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认识本质(形式)。“知识乃是存在的表象”(《新工具》第93页)。他主张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全部解释自然的工作是从感官开端,是从感官的认知经由一条径直的、有规则的和防护好的途径以达于理解力的认知,也即达到真确的概念和原理”因此感性要和理性联姻,认识既不应象蚂蚁,也不应象蜘蛛,而应是象蜜蜂那样工作。培根据此提出了“真正的归纳”。它包括收集材料(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运用“三表”(即“具有表”、“缺乏表”和“程度表”)整理材料以及进行真正归纳三个步骤。这是培根为科学提供的新工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