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63页(898字)

西汉迁着。一百三十篇(卷),五十二万多字。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迄当时的汉武帝,记载了大约三千年的史事。其空间涉及到中亚、南亚和东方不少国家,第一次把历史记载的时空经界扩大到当时中国人所知的实际范围。它取材丰富,系统地保存了古代不少珍贵资料。人类生活的各方面,构成社会的各阶层的活动,都得到了反映。

《史记》的编纂体例是首创,包括本纪十二卷、表十卷、书八卷、世家三十卷、列传七十卷五大部分。“本纪”围绕能左右天下大局的代表人物写政治上的大事,“表”用表格形式条理历代大事。二者都是以时间为序,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书”专门记录各项典章制度的发展过程。“世家”记载诸侯国、勋贵和对社会起过突出作用的人事,兼用编年和人物传记的写法。“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其中也有关于少数民族和邻国事迹的专篇。这五种体裁各自为用,又相辅相成,组成了比较完整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有机体系。全书文字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史记》对历史的评论和司马迁《报任安书》,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观点:“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批判了当时十分流行的社会历史是由神意主宰着的观点,认为人类史不应当是神或者神人杂糅的历史。他强调了人们各自的经济利益是整个社会生活的轴心,历史不管怎样变化,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都是任何力量阻止不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役使关系是由人对财富占有的多寡所决定的;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则取决各自的经济地位。司马迁解释“古今之变”,认为它有一个由发生、发展最后达到剧变的过程,事物发展到极点总要走向自己的反面。有时侧重分析“形势”、“兵力”,有时侧重人心背向或人谋得失。其中有不少地方是把以上因素和经济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的。从整体看,这种历史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发展观。《史记》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纪传体成为我国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

上一篇:司马迁 下一篇:班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