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几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669页(1014字)
【生卒】:661—721
【介绍】:
唐着名史学家。字子玄,后因避唐玄宗名讳,以字行,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幼博览群书,“触类而观”。十七岁时即对东汉到唐初的史籍、“实录”,“窥览略周”。二十岁举进士,为嘉获县主簿,一连十九年之久。官运不佳,正是做学问的好机会。十九年间,专心于史学,对每一代之史籍,都兼读数家着作,同时注意钻研杂记、小书中的各种“异说”,“莫不颐彼泉薮,寻其枝叶,原始要终,备知之矣”。对于史部以外各部图籍,也很娴熟。《史通》中许多以史核经之处,尤其是在形式、思想和方法上对于《淮南子》、《法言》、《论衡》、《风俗通》、《人物志》、《文心雕龙》等的继承和融汇贯通,都表明着他渊博的学识。刘知几在政治上是有抱负的,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并没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一遇机会便指斥时弊,曾上书武则天“陈四事”。同时作《思慎赋》以刺时,但又表示要“慎言语”、“知止足,避嫌疑”,以“全父母之发肤”(《文苑英华》卷九二《人事》三),可见其不满时政又明哲保身的矛盾态度。武则天圣历二年(699)被调长安,与徐坚等一起编纂《三教珠英》。两年后书成,被留京城,进入史馆,先后担任着作佐郎、左史、着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参预修撰国史、起居注、实录。曾奉诏与李峤等修成《唐书》八十卷,与徐坚、吴兢等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这期间,他还从事家族史的考察,撰成《刘氏家史》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当时,他感到参预修撰国史、实录,“事多遗恨”,即笔削多不能如意;又由于为人介直,“不附奸回”,累岁不迁,很想摆脱史馆的职务。这时,监修国史的宰臣多,意见不一,难于着笔,便上书请辞史官之职,并陈史馆五大弊端,认为弊端不除,“虽威以刺骨之刑,勖以悬金之赏,(修史)终不可得也”。于是去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表达自己的史学见解。此后,历任太子中舍人、修文馆学士、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散骑常侍等职,始终都监修国史。又与柳冲等改修《氏族志》,修成《姓族系录》二百卷;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删正《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受封居巢县子。还自撰《高宗后修实录》三十卷、《睿宗实录》十卷。玄宗开元九年(721)因为长子刘贶辨罪,被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到任不久,就离开人世了。他一生着述甚富,除几篇文章和三篇赋、一首诗外,《史通》是唯一流传至今而又最具代表性的论着。详见《史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