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992页(1299字)

【生卒】:1611—1672

【介绍】:

字道威。江苏太仓县人。清初着名教育家。自幼好学,少年时曾跟随当时的着名学者和教育家刘宗周学习。学成回家后,开凿池塘十亩,在塘中建一亭台,日夜研读其中,不慕功名利禄,不与宾客交往,自号“桴亭”,悠然自得。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陆世仪已满50岁,他在东林书院讲学数年后,又到昆陵去讲学,最后回到家乡开办私学,招收大批学生

陆世仪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尤其在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和读书方法上,有比较系统和独到的见解,丰富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宝库。

关于小学教育,陆世仪有一套较完备的主张。他认为,小学教育的起始年龄可以从以往的7-8岁提前到5-6岁,学习时期宜在5-15岁之间。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陆世仪认为,小学教育应分成两个阶段,学生所用教材也应分为两个部分:在5-10岁这个阶段中,教学内容为读书、习字和歌舞之项。特别是5-6岁入学时,儿童语音尚未清楚,读物不宜高深,句子不宜过长,以三、五言的韵句为宜,并且要结合儿童的兴趣。年龄稍长些,可以加读《小学》和《四书》。儿童好动,可以用歌舞引导,这样既可发展儿童天性,又为日后习礼打下基础。至于习字,陆世仪认为宜先影写赵子昂的千字文,后习智永千字文。这样练习,既可循序渐进,还可收到识字和记诵的效果。第二阶段是10-15岁。这时儿童智力已有发展,可读《四书》、《五经》、百家之书以及天文、地理,也可将有实用价值的知识编成韵语教他们背诵。在教学方法上,陆世仪主张“由粗以及精,因年而进”,并倡导“知行并进”。

关于大学教育,陆世仪说,“大学之教,乃使人知之”。他认为儿童15岁以后进入大学阶段时,智力已经发达,应该教给他们为学做人的道理。他主张,大学的校址宜选择风景优美、远离城市的地方,既可陶冶学生情趣,又有利于研究学问。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既听教师讲授,又互相观摩,在师友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他非常欣赏胡瑗的分斋教学法,亦将教学分成“经义科”和“治事科”两大类,分设多种课程。另外,他还主张在全校设一学长,总管教务,使教学管理更加有条不紊。

在读书方法上,陆世仪认为读书先要分年、分类和分等。人一生的读书时间大致有三十年,可分为三节:5-15岁是诵读时期;15-25岁是讲贤时期;25-35岁是涉猎时期。读书时要知道分类、了解书目。能做到这一步,对读书“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所谓分等就是把需要读的书按轻重缓急分为等级,先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次读农田、水利等治事之学,再读百家之书,便可知学问大概了。另外,在读书时还要注意虚心穷理,开阔心胸和眼界,做到专一宁静。若订出学习计划分年阅读,三五年之后,必然会有相当的成绩。他一生的着作颇多,有《论学酬答》、《宗礼典礼折衷》、《礼衡易窥》、《思辨录》、《鉴》、《书鉴》等四十余种。

上一篇:黄宗羲 下一篇:顾炎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