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教育的对象》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30页(1210字)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着。全书共103章,分生理、心理两篇。乌申斯基根据自己对当时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成就的研究,详细论述了各个学派关于生理、心理过程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观点,由此而阐述了自己的教育学思想。
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序言中认为,教育学不能称为科学,而只是一种学艺,其目的不是研究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东西,而是研究实践的活动。他还把教育学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教育学,即对教育学者所必需的或有用的知识之汇集;一类是狭义的教育学,即教育规则的汇集。前者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的一些科学的汇集,后者是从那些科学所得出来的学艺理论。他认为狭义的教育学对教育者的帮助是很小的,甚至是有害的。
《人是教育的对象》写道,教育是崇高而复杂的事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求取人的身心的完善,经常作为教育学者的理想的就是培养完人。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只有当教育工作符合具体人的“身心本性”或“内心情况”时,这种作用才会产生影响。书中还写道,在教育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因此,研究教育所依据或运用的科学规律本身比研究教育规则和措施更为重要。书中这样认为,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必须广泛介绍与教育相关联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心理科学,并以它们提供的规律性知识为依据来确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分析各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措施。在这些学科中,心理学最为重要。心理学就其对教育学的应用和对教育学者的必要性方面来说,当然站在一切科学的首位。
《人是教育的对象》也可以说是一部教育心理学。乌申斯基把人的心理理解为处于生物发展最高阶段的、作为社会生物的人所特有的精神过程的统一。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心理学、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科学原理组织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本性及其特点,要求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因此,他系统地研究了儿童的意志、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意志进程,学习要以意志为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意志,同时还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意志相联系的是注意。乌申斯基认为注意对于教学活动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他把注意比作外界事物进入人的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东西,都必须首先通过这个门户。他还强调,注意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记忆的作用在于把过去感受的印象保存起来。乌申斯基认为记忆也是教学的基础。他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和增强儿童的记忆,组织积极的复习。思维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教学的对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使儿童对于各种事物加以分析、比较,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强、扩大儿童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