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书轴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145页(790字)

【简介】:

淸·金农书于乾隆十年(1745)。隷书。绢本。凡六行,共九十三字。119×48cm。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金农与郑板桥等都是淸代碑学的开路先锋。他的书法介于隷楷之间,似隷非隷,似楷非楷。郑板桥的行楷从篆隷之中来,金农的分隷则参以楷法,他们都是参碑夹帖,各闢蹊径而面目独特于书坛的奇异派。

金农曾自谓其书:“余近得《国山》、《天发神鹰》两碑,字法奇古,截毫端作擘窠大字。”两碑字体方整,苍劲古朴,特别是《天发神谶》碑,以方笔写篆,别出新意。金农正是大胆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用这种似刀削斧凿的笔法写隷,追秦摹汉使其书法得以高层次的回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简化笔法,线条直来直去,眞率质朴,捨去了提顿使转的传统技法,因而秉性外露,毫无做作之感。而这种直率得如扁刷扫出的线条,正是其“截毫端”而产生的特殊效果。再加上他喜用浓墨,墨黑如漆,曾自谓其书爲“漆书”,如是,则产生了其平扁而不单薄,厚重又不凝滞,简练而古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此隷书轴,不仅保留了金农漆书以方笔爲主的特点,更主要的由于是精心之作,较多地表现出波(撇)与磔(捺)的隷意,不像其如画的题款等急就草率,直接了当。然而,这种波与磔的隷意,又并非刻意做作,长波短磔(长波如轴中的“与”“多”“物”等字),开合适度,伸缩如意,旣表现出随意与洒脱,又显得稳重而老道。其中,有很多波磔的写法,往往是重按轻挑,引而不发,好像憋足劲,在凝重的浓笔中,突然地爆发出几乎难以察觉的出锋,使我们仿彿体味到这位终生落魄、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旣压抑忿懑,又时时想爆发的激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