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叠篆官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20页(929字)
宋代官印的总体格式与唐代并无太大差异。九叠篆的趣味笼罩遍至,巨印仍然触目皆是。钤于官防文告上的赫然醒目的大红印章,显示出森严威猛的官府气派。而比印文粗至三、四倍的宽边红框,更使这种气派有变本加厉的趋向—边框的逐步加粗加大,简直成了官印类型走向成熟的标誌。
象徵官府威严的当然还不止是宽边。九叠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记。叠而用九,有指爲约数,旨在形容折叠之多的形象,故而取九爲数之终的含义。但也有指“乾元用九”,以形容皇权至高无上之意。作爲一种伦理纲常的寓示,它反映出明显的封建社会的文化心态。
隋唐以后官印因大而用笔画折叠盘回塡补空白的风气,在宋代有了很好的承传。金代的文化趣味稍弱于宋,对可以折叠盘回的篆文自然比严格的小篆更易于接受,故尔金代官私印用九叠篆已成定格,元人更将之沿用于蒙文入印;于是,九叠篆从正规的篆书移向异域的蒙文:旣然蒙文可以这样折叠,其它如西夏、维、藏文应该也可以做,于是,九叠文几乎成了对篆书的一种修正与改良—从原有的屈从于印面巨大与塡补空白的权宜之计;蜕变成爲对不谙汉篆的矫饰。九叠篆的从唐宋起步至金元的风靡,其间包含了许多地域的、文化的、民族传统的种种差异与规定。
宋金叠篆官印多作朱文。朱文淸晰,又便于取信认识,随之而来的在朱文印中讲求线条丰润圆通,也成爲九叠篆官印的一大审美追求—尽管它本身并无艺术欣赏的目标,但旣有专人製作又印面硕大,在印面形式中揉入某种下意识的追求,应该是顺理成章的。“驰防指挥使记”“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等着名的宋代官印中,对线条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毫无疑问,以宋代官印的叠篆格式看,它虽有折叠之意,但却还未达到完全排叠均满不留空隙的地步,而九叠之名自然也还不贴切,只有到了金代官印之时,文字的不顾一切曲折叠匀才显出成熟格局。相比之下,宋代官印的线条却更有独立性格。与汉印朱文等等也更有一脉相通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