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中国近代后期货币制度演变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14页(761字)

五四运动前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铸发银元“袁头币”。五四运动之后,墨西哥鹰洋势力被排除,“袁头币”逐渐成为主币。1928年后,国民政府铸造有孙中山像的银币。袁头币、孙头币,连同辅币毫洋(银角)和铜元,是30年代流通的主要货币。1933年3月,国民政府发布《废两改元令》,废除银两,完全采用银元,以统一币制。3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世界银价上涨,中国白银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凡持有银币者得向指定银行兑换法币,白银收归国有。1939年后因赤字财政滥发纸币。1942年关金券大量出笼。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通货膨胀的幅度已达1937年6月的394倍。1948年8月,国民政府实行金圆券,至1949年5月已发行679458亿元,仅9个月就类似废纸。1949年7月,逃往广州的国民政府发行“银元兑换券”,因被拒用而很少流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从20年代后期开始,已分别设立多家银行及农民协会办的金融机构,发行纸币及其他货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于1932年7月发行在闽赣根据地统一使用的纸币。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之初,市场沿用法币。1941年后,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边币,其他抗日根据地也有多种纸币发行。1946年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新解放区相继设立一批银行,并各自发行一批纸币,如中州币、内蒙币、关东券、东北银行券、长城银行券、南方币等。1948年以后,各解放区逐渐连片,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