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萨缪尔森一索洛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修正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83页(1319字)

萨缪尔森与索洛等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经济含义的一种解释。它包括:①菲利斯曲线本身被加以修正,不再像它被提出时那样表示货币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而是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②菲利普斯曲线被描述成一种技术性的曲线,政策制定者据此可以在不同程度的失业和价格稳定性之间进行选择。上述观点出现于P·萨缪尔森和R·索洛在1960年合作撰写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性观点》一文中。这篇着名的文章不但使菲利普斯曲线这一概念得到普及和推广,而且使该曲线与经济政策联系起来。这种把菲利普斯曲线表述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统治了60年代以后的讨论和研究。

萨缪尔森和索洛认为,厂商在单位劳动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一个固定的加成,以此来确定其产品的价格。(这一固定的加成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工业利润率)。L.R·克莱因将这种关系表示为:

式中,Pt代表产品价格或价格水平,Wt代表货币工资率,Nt代表就业量,Xt代表实际产出水平或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加成a代表一个不变的利润率。(WtNt)/Xt代表单位劳动成本,它也可以用货币工资率Wt对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来表示。将代入(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

(2)

如果考虑时间因素,对(2)式求微分或对(1)式求对数微分,用小写字母表示这些变量的相对变化,则得到:

它表示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进一步假定,菲利普斯曲线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w=π*+bu-1-βλb>0;0≤β≤1 (4)

货币工资变化率(用百分数表示)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π*,需求压力的大小(用u-1度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λ。

从方程(3)和(4),可以得到由萨缪尔森和索洛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

π=π*+bu-1+(1-β)λ (5)

(5)式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劳动市场上的需求压力bu-1,预期通货膨胀率π*和(1-β)λ。(1-β)λ表示的是增长的劳动生产率中没有以货币工资增加的形式转移给工人的那个部分。这个组成部分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相应地,菲利普斯曲线向原点移动。

萨缪尔森和索洛进而建议政府将它作为制订经济政策的工具,菲利普斯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个可能的经济政策选择(如图16-37)。曲线R上的A点和B点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一种相互替代。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替代意味着可以以高失业为代价来“购买”低通货膨胀,或者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来“购买”低失业。如政府采取扩大货币供给来支持财政赤字的办法降低失业率。总之,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寻求新的相机抉择点成为可能。

图16-3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