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流民起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417页(740字)

西晋末,战乱连年,赋役苛重,天灾频仍,疾疫流行,大批百姓离乡背井,乞活他方,形成众多流民群。

流民常与土着居民发生矛盾,遭官府迫害镇压,终于揭竿而起。其大者有李特、张昌、杜弢等起义。(1)李特起义。元康八年(298),关中连年灾荒,略阳、天水民数万家由氐人李特等率领,入蜀就食。

永康二年(301),益州刺史罗尚限时令流民还乡,官吏催逼上路,并搜夺流民财产。流民推李特为首,于绵竹(今四川德阳北)起兵,进围成都。

太安二年(303),李特战死。次年,李特侄李雄率军攻克成都,称王,年号建兴。

晏平元年(306),李雄称帝,国号大成。以范长生为丞相,对蜀中地主优礼有加。

但境内赋轻役稀,刑不滥及,又兴文教,立学官,故百姓富足,政局稳定。直至东晋嘉宁二年(347),方为桓温所灭。

(2)张昌起义。太安二年(303),江夏大熟,流民就食者数千口。

晋廷征发当地丁壮入蜀镇压李特,义阳(今河南新野)蛮张昌聚众于安陆(今属湖北)起义。

旋攻克江夏,推县吏丘沈为天子,改名刘尼,冒充汉朝后裔建元神凤,张昌自任相国。响应者达三万,义军破宛城、襄阳,据有荆、江、徐、扬、豫五州,不久,张昌为晋将刘弘、陶侃所破。吴中大姓贺循等又起兵,攻义军石冰部。

次年,昌兵败被杀,石冰亦为部将所杀,起义失败。(3)杜弢起义。

永康时,晋军镇压蜀中李特起义军,巴蜀数万家避战祸流入荆湘之地,颇受官府与土着侵苦。

永嘉五年(311),蜀中流人李骧起兵失败,八千余巴蜀流民遭株连,被沉杀于长江,激起众怒。流民四五万家起义,推益州秀才杜弢为首。攻克长沙,南破零陵、桂阳,东袭沔阳、豫章。

六年,陶侃率军围攻义军。建兴三年(315),前后数十战,弢损兵折将,突围西走,中途病死,起义失败。

上一篇:王敦之乱 下一篇:桓温北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