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0页(2753字)
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最根本的特征,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属性,即人在社会关系中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劳动。
对于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认识。唯心主义由于否定人的客观实体性,认为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主张把自我意识和理性当作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例如黑格尔说:“人的规定是思维的理性:一般思维是他的单纯规定性,他由于这种规定性而与兽类有区别。”(《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118页)。
旧唯物主义用自然主义的眼光来观察人,过分强调人的生物特征而无视人的社会性。例如费尔巴哈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把追求幸福的欲望和男女之间的性爱当作人的本质;同时认为能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只有宗教,人是信仰宗教的动物。
而宗教,连费尔巴哈自己也承认是意识的产物。所以,费尔巴哈把意识当作区别人与动物的最后标志,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认为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把人的本质抽象化而归结为精神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自我意识和理性的,更不是一开始就有什么宗教意识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
这就说明,人使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不是在于他们有思想,而是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劳动。恩格斯也反复指出:“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3页)。
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上书第508页)。
所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第一位原因,是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劳动离不开社会,只有借助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和他人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和协作中,即各种社会关系中,劳动才能进行。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性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34页)。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同上书第735页)。
由此可见,劳动和社会性是不可分离的:人的社会性从劳动中产生,而人也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进行劳动。
劳动和社会性,二者互为条件,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批评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个体固然可以构成一个类,即人类,但是人这个类和其他事物的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
每一个个体的人,都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存在于他和别人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社会关系,他便不能生产劳动,不能生存。社会关系首先的和基本的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还包括阶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还有政治、法律、伦理、思想等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的人,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上)。这句话,以劳动为前提,是把劳动和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的一个经典概括。
人的本质,作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根本特征,作为人之为人的最根本属性,即作为能够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客观标准,它具有某种绝对性,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历史时代,人的本质都是劳动,以此与动物相区别,这一点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劳动和劳动实现的社会条件的具体内容不会改变。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质,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劳动和劳动实现的社会条件的具体内容,是会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阶级社会中,带有阶级性的人的本质,也是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本质的异化,即是如此。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成为奴役和统治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劳动者的劳动成为一种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即劳动,变成了“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4页)。也就是说,人失去了自已的本质,不再是人而是非人了。马克思将此称为人的本质的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消灭的过程,异化的扬弃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同上第120页)。马克思这一人的本质从异化到复归的理论,由于受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影响,因而有其不成熟性;但是,无论如何,马克思是力图从经济事实出发去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已经显露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他提出的人的本质的异化概念,就其表明人的本质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这一点来讲,是正确的。
人的本质问题,近年来成为西方资产阶级一些学者的时髦课题,其根本立场和世界观,是同马克思主义对立的。尽管在不同的学派那里,对人的本质的说法不是一致的,但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用唯心史观反对唯物史观,用抽象的人反对现实的人,否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