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648页(440字)

向证人提出的引导或暗示其作出询问人所希望的或有利于发问人的回答的询问。一般而言,凡是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询问,被认为是诱导性询问。大体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形:①虚伪诱导,即暗示证人使其故意作出与自己的记忆不同的陈述;②错觉诱导,即暗示证人使其发生错觉,以致作出与自己的记忆不同的陈述;③记忆诱导,即采用暗示的方式引起证人的记忆。英美法院在庭审中,禁止传唤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及其律师进行直接询问时作诱导询问。禁止诱导的根据在于,证人易受暗示影响,从而导致证言不可靠。禁止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询问人以不适当的方式干扰证人的正常陈述。如果出现诱导性提问,对方律师可以在证人回答该问题之前提出异议。但在以下情况下,允许进行诱导询问:①双方当事人无争议的、仅涉及证人本身的问题和预备性问题,如证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身心状态等;②在交叉询问中允许进行诱导询问;③如果一方当事人传唤一名敌意证人作证,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该证人提出诱导性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