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的自发性和自觉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82页(1325字)

表征人在历史活动中对客观规律是否把握或把握程度的哲学范畴。

历史活动的自发性并不等于无头脑、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活动主体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自己活动的条件、性质和后果,盲目地为历史必然性所支配。历史始终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但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首先,人不能选择自己活动的条件,这些条件一方面是人们的历史活动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又作为既定的条件制约着人们活动的水平、范围和方式。

其次,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创造历史,这种关系是个人和社会联系的中介,只有通过这种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能创造历史。再者,社会生活是极其广泛和复杂的,历史必然性的显露有一个过程,这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一定活动空间的人来说,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必须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人们改造社会的历史活动有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如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的斗争,最初表现为盲目地毁坏机器,这仅是从本能出发的自发的反抗行为,它并不能使工人阶级摆脱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命运,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因而只能作为一个“自在的阶级”来进行活动。

历史活动的自觉性是指活动主体理解自己活动的意义,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地遵循和驾驭客观规律,从而能够预见到较长远的后果。历史活动的自觉性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人通过实践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在历史活动中不断消除自发性、增强自觉性。

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正是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暴露和工人阶级斗争的深入。

正是在此基础上,克思恩格斯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理论为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所掌握,使这一运动由自发转向自觉。

自发性和自觉性是相对的。

就每个个人来说,是怀着自己的目的和意志参与历史活动,追求自己最直接的眼前利益,不考虑也不能预见自己活动的较远的后果。这样,尽管个人是自觉的,但就社会总体过程看则是自发的和盲目的。从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对客观规律一定程度的认识和把握表明了历史活动的自觉性,但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这种认识和把握则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因而又显示出这种活动的自发性。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的自觉程度就越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做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7页)。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民群众依据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创造自己历史的新时代。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新型的社会形态,它不仅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把握,而且它自身还有个不断完善、发展的历史过程,人们的历史活动还要经历由自发到自觉,在不断克服自发性中提高自觉性的过程。

分享到: